核心提示
过去一年来,我省哪个城市最宜居?哪个城市的居民拥有持续的幸福感、获得感?公众对疫情防控工作满意程度怎样?
7月31日下午,记者在2020年度《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上获悉,我市的城市宜居度、经济发展度、环境优美度位居全省第一,绿色发展质量指数、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疫情防控工作满意度、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数等均居全省前列。
□ 记者 孙学涛 文/图
我市城市宜居度、经济发展度、环境优美度居全省第一
7月31日16时,2020年度《报告》发布会在郑州市光华大酒店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进行。《报告》副主编、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樊红敏对《报告》作了专题说明。
《报告》共分六部分,分别为《2020年河南省社会治理形势分析与展望》《疫情防控》《政府行为与社会治理》《社会变迁与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评价》《案例》。
《报告》显示,河南省18个城市整体处于比较宜居状态。2019年,许昌的城市宜居度居全省首位,其次为焦作、济源,得分分别为81.46分、81.19分和80.63分。
《报告》从政治文明度、社会和谐度、经济发展度、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宜度、城市喜爱度等指标计算得分,对全省18个城市的宜居程度进行了测评。
从各个指标看,许昌的城市宜居度以81.46分位居第一;在经济发展度方面,许昌的排名较上年大幅提高,与焦作、济源并列第一;在环境优美度方面,许昌以86.84分位居全省第一。此外,许昌的生活便宜度、城市喜爱度位居全省第二。
我市绿色发展质量指数居全省第二
政府门户网站是提升开放型政府首位度、强化服务型政府显示度的重要渠道。伴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需求明显增长,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樊红敏说,近几年,政府门户网站持续改进比较突出的是许昌、济源、南阳等。许昌进步最快,2017年为第15名,2018年为第3名,2019年升至第1名。
从本次评价结果看,在18个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郑州、许昌、济源排名靠前,得分分别为81.41分、77.34分、76.31分。
我市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位居全省第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色发展的实质是通过协调人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达到两者共生共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度《报告》从环境承载力、环境管理力、环境友好力、环境抗压力四个维度综合测评河南省18个城市的绿色发展质量指数及各个分项得分,许昌以89.13分位居全省第二。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授王淑英说,河南省18个城市绿色发展形势同步,优势、劣势各有不同。
“许昌在环境友好性、环境承载力方面排名靠前,但环境管理力有较大提升空间。”王淑英说。
我市疫情防控工作满意度居全省第三
相比往年,《报告》的一大亮点是聚焦了疫情防控。樊红敏介绍,《报告》构建的疫情防控政府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构成,数据来自全国范围内的网上问卷调查。政府应对的过程评价由预防管理、信息沟通、疫情管控、社会动员、应急恢复5个二级指标构成,结果评价由工作满意度评价构成。
从地市比较来看,河南省各地市疫情防控工作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得分均为70分以上。
“工作满意度是居民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评价,能够有效反映18个城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状况。”樊红敏说,从工作满意度评价来看,济源、郑州、许昌的工作满意度排在前列,得分为90分、88.8分、88分。
我市居民幸福感指数居全省第三
获得感指数连续4年居全省前列
居民幸福感是衡量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显示,个体幸福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收入、性别等非感知性因素及公共服务、环境、社会等感知性因素。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梁思源说,他们将非感知性因素设为对城市居民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年龄、性别、收入和文化程度等;对感知性因素,《报告》主要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共服务、政府建设、基层组织与社会参与、城市环境四个方面。
从18个城市的感知性因素得分及排名情况来看,许昌市在公共服务、政府建设、基层组织与社会参与、城市环境方面对应的分数与排名分别为75.6分(3)、73.6分(5)、74.2分(3)、78.4分(3)。从结果可以看出,我市紧随漯河、驻马店,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数排名全省第三。从全省看,我市属于城市居民幸福感指数较高城市,城市居民获得感指数三年来排名全省前三,今年仍位于全省前列。
新闻连连看
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打造专业型、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河南省社会治理智库为目标,自2012年成立以来,以国家和区域社会治理的热点问题,以及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要关切为切入点,结合学术研究前沿理论,2014年至2020年连续出版了7个年度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该报告以“地方社会治理创新”为主题,以服务河南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是目前河南省社会治理方面最系统和较为权威的研究报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