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推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添许昌光彩。
为贯彻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自今日起,本报刊发《“六稳”“六保”看许昌》系列报道,从政策发布、落实和成效等层面聚焦“六稳”“六保”。敬请关注。
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为全省“探索路径、打造样板”。
——摘自胡五岳在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核心提示
兴业方能安人。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另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就业均居首位。面对年初疫情的冲击,如何才能稳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成为从上到下关注的热点。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把稳就业、保岗位工作摆在首位,加快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积极防范应对大规模裁员和失业风险,保持了全市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政策发布 对症下药,找准稳就业着力点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对症下药,制定稳就业政策,出台了《许昌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和稳就业工作若干政策》《预防失业风险稳定就业局势工作预案》等文件,从减免社保缴费、延长办理时限、发放各类补贴、保障用工就业、服务返岗出行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以真金白银的支持、真心实意的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做好稳就业、保岗位工作。
1.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适当扩大“三支一扶”计划实施规模和特岗教师招聘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提供贴息贷款和开业补贴。
2.对于农民工和困难人员就业,加强与劳务输入地区对接,将农民工尽量稳在当地、稳在企业;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创新园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
3.在资金保障方面,继续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将符合条件、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以及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的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今年年底。
典型做法 补贴+培训,精准服务“不掉线”
企业是就业的基础,企业稳则就业稳。
“上半年,我们深入开展‘互联网+就业’模式的探索,将线下企业服务拓展为线上、线下企业服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市人社局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亚磊说,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发布网络招聘信息164期次,服务各类用人单位2820家次,发布就业岗位75339个。
此外,我市还持续开展线下定向用人服务,针对企业需求和计划,分批次定向为企业推荐合适的人才进行面试,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为激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我市规定,从毕业学年起5年内首次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领取一次性开业补贴5000元。
此外,今年以来,我市依托国家、河南省各类线上平台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在各培训平台注册的各类劳动者达10625人;完成线上、线下创业培训6批1148人,并组织34家企业3811名职工参加2020年第一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李亚磊说,另外,筹备开展2020年度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创建评选活动,明确市级示范的标准和条件;从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中遴选一批示范项目,按规定给予奖补,激发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的积极性。
人物故事 走上新岗位,步入新生活
33岁的娄宝宝是许昌人,于今年春节前辞掉了工作。疫情的出现给他找工作增加了不确定性。
7月28日,娄宝宝坦言,那段时间,他每天都会通过各个网络平台投递简历,等待面试的机会。两个多月后,娄宝宝被许昌德通振动搅拌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通振动)录取,岗位为售后工程师。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无降薪、裁员现象发生。为满足业务增长和上市需求,我们先后招聘了33人,因此获得了政府发放的稳岗返还补贴。补贴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让我们能更加专注地发展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人就业。”德通振动人力资源部经理李丽君说。
8月3日,襄城县颍阳镇盛寨村许昌金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盛德勋忙着查看新采摘的金银花。“我20多年前离开家乡,长年在外地从事中药材采购、加工等业务。”盛德勋说,2018年5月,他回乡成立许昌金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金银花等中药材。
“金银花盛产期,每天需要采摘工200名以上,每人每天收入80元左右。”盛德勋说,目前,该公司已带动村里5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部门声音 搭建平台,鼓励以创业促就业
“目前,我市就业形势整体比较平稳。一些用人单位由于受疫情影响,用工量减少,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市人社局副局长吴强说,我市将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就业优惠政策,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相结合,将“转方式、调结构”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就业规模。
市人社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89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1%;失业人员再就业407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1.61%;困难人员再就业223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7.58%;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612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6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0%,低于4.5%的年控制目标;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我们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鼓励创新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放宽创业领域和准入条件,做好就业服务工作,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加强就业失业形势预警分析,持续关注企业用工需求,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吴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