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鉴赏·收藏

茶具之后,钧瓷产业需要更多分支

“中原壶”系列

调研钧瓷产业发展。

□ 记者 王增阳 文/图

如果要从当今钧瓷行业选择一个耀眼的分支,钧瓷茶具必然位列其中。如今,神垕大大小小的窑口,很大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参与到钧瓷茶具的创作中。

10余年的时间里,钧瓷茶具另辟蹊径,异军突起,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在繁荣的发展景象背后,我们要探究的是,为何钧瓷茶具可以异军突起?在钧瓷茶具之后,会有什么钧瓷艺术分支再一次引领市场、拓展钧瓷的艺术内涵?

钧瓷茶具助推产业发展

作为钧瓷行业当前的明星产品,钧瓷茶具彰显着1000 多年来钧瓷在传承发展中不断融入时代特色和审美情趣的创新之路。提及钧瓷壶,就一定绕不开以“中原壶”系列为钧瓷茶具开拓道路的引路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

在孔相卿看来,钧瓷壶面临如何实现艺术品生活化、实用瓷艺术化的问题。走进大众生活是钧瓷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钧瓷壶正是钧瓷进入大众生活的载体。如今,在“中原壶”的引领下,钧瓷茶具已渐成规模,形成产业,工艺品质不断提升,釉色更加丰富,造型也越来越多。孔相卿为钧瓷茶具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钧瓷艺术引领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需要传承文化元素和符号,继承其中的优秀技艺,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钧瓷创作,探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时代特色融入钧瓷。在孔相卿看来,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质,为钧瓷艺人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和发展空间。 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整体环境下,钧瓷行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钧瓷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钧瓷通过与当下审美情趣紧密结合而美化生活,提升生活品位;通过产业的发展壮大,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

在钧瓷茶具发展的过程中,还涌现了一批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创作者,李建峰、翟群、白胜利、杨鹏飞等,以钧瓷茶具为载体,不断丰富着钧瓷艺术的创作形式和文化内涵。

一直以来,东升钧窑艺术总监李建峰的钧瓷壶在钧瓷界极为有名。人们提起李建峰,想到的就是钧瓷壶。他跳出钧瓷壶原有的框架,摆脱紫砂壶风格的桎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钧瓷壶风格。其创作的壶或古朴厚重,或典雅庄重,或精巧雅致,壶身图案自然,具有年代感,饱含文人气质。

“在钧瓷壶的发展热潮中,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要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钧瓷壶一定要有钧瓷的内涵和风格,要摆脱其他瓷区的影响,创作出属于钧瓷的壶艺特色。”李建峰说,钧瓷艺术一直在向前发展,钧瓷人掌握的东西越多,就越能体会到钧瓷艺术的魅力。

以钧瓷茶具为艺术方向,茗钧堂艺术总监白胜利钻研多年。一直以来,不善言谈的白胜利只专心做以钧瓷壶为主的钧瓷茶具。他的钧瓷壶因造型典雅、釉色古朴、工艺精湛、把玩舒适而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

“作为长期专注于钧瓷壶的创作者,对于钧瓷茶具,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钧瓷壶的历史并不长,之所以能够有如今这样的发展局面,依托的是1000多年钧瓷艺术所开创的辉煌历史。钧瓷壶代表着钧瓷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并不是钧瓷的全部,更不能简单地以钧瓷壶的艺术价值来判断钧瓷的艺术价值。”白胜利说,和钧瓷1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相比,以钧瓷壶为代表的钧瓷茶具这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只是其中非常微小的一个片段。要抱着对钧瓷艺术负责的态度去创作钧瓷壶,对钧瓷艺术抱有敬畏之心。

相较于很多成名已久的钧瓷大师,尚源钧窑艺术总监杨鹏飞不张扬、不浮夸,以钧瓷茶具为主要创作题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杨鹏飞在纷繁复杂的钧瓷领域崭露头角,其钧瓷壶作品屡获大奖。他创作的《人和壶》《汉魏风》等一系列融独特文化内涵于钧瓷壶的原创作品,在钧瓷茶具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杨鹏飞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并不断为藏家和钧瓷爱好者带来令他们耳目一新的钧瓷壶作品。“如何判断一件钧瓷壶的好坏?在我看来,可以把握两点:一是要讲求实用性。二是要讲求艺术性。钧瓷壶是实用器型,也是艺术品。”杨鹏飞说。

如何将钧瓷壶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这是钧瓷壶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要不断学习,充分借鉴古代茶具造型设计经典案例,加以创新,探究不同朝代茶具造型的功能与风格的演变和成因,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造物设计思维和传统造物审美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钧瓷壶创作;通过与多种造型设计和艺术门类相结合,创新烧制钧瓷壶;探究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将时代特色融入钧瓷壶。

产业发展需要更多艺术分支

需要指出的是,在经历一股喧嚣的市场热潮后,钧瓷行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沉淀期。一部分大师面对市场变化,显露出一丝惊慌。一部分钧瓷创作者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放弃了原有特色,转而推出迎合市场的低价产品。记者曾见到某家很有特色的窑口推出的钧瓷茶具产品包装简易、做工粗糙,艺术价值不高。这种印象一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就很难改变。

钧瓷产业化发展路在何方?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需要每一个钧瓷行业参与者认真思考,并为之探索。

在许昌市钧瓷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馆长张金伟看来,围绕窑变,将钧瓷艺术与现代人的生活连接起来,探索钧瓷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是未来钧瓷发展的重点。对于钧瓷从业者来说,不能局限于作品创作,而应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把目光聚焦在更加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这是钧瓷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钧瓷产业发展重点是推动钧瓷产业本体发展,由此带动或者促进其衍生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

“从日常生活到高端宴会,从实用产品到陈设重器,都应该出现钧瓷的身影。”张金伟说,钧瓷艺术的发展,需要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立足实用,满足需要。“钧瓷要发展,‘钧瓷人’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精神需求乃至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用文化、艺术、科技‘三位一体’的思维做到观念创新、工艺创新、艺术创新,让钧瓷走进当代人的生活,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在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许昌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党经纬看来,钧瓷产业发展应延伸出更多艺术分支。

“毋庸置疑,近年来,钧瓷茶具成为支撑钧瓷产业发展的重要分支。在保持钧瓷艺术特性的同时,钧瓷茶具以实用器的身份,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随着多年的发展,钧瓷茶具在工艺上、釉色上、器型上、装饰上和艺术价值上实现长足的进步,也让更多人通过钧瓷茶具了解和认识了钧瓷。但我们要考虑的是,钧瓷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钧瓷茶具,还需要更多融入现代人生活的艺术分支。”党经纬说。

党经纬认为,在钧瓷茶具的基础上,钧瓷创作者还在钧瓷餐具、酒具、花器、香器、客厅及书房陈设器等方面进一步开发,将日常使用和文化审美高度融合,承载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更好地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钧瓷茶具之后,会有怎样的艺术分支,再一次引领钧瓷产业的发展?这是广大钧瓷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他们要解决的新任务。作为以窑变为价值体现的独特艺术门类,钧瓷未来的发展需要钧瓷产业打造出更多既能体现钧瓷艺术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艺术精品。钧瓷艺术要有新的发展,一定要融入生活,结合时代审美创作新器型、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