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7日,毛泽东主席来到襄城县农村视察,并热情洋溢地赞叹“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鼓励襄城人民“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62年后的2020年8月3日,记者赶赴襄城县实地探访相关遗迹,寻访当事人员,复盘历史深处的点点滴滴。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段佳佳 王中合
“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
中共襄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苏耀亭介绍,1958年8月7日8时许,毛主席乘车在襄城县城东下许南公路,沿一条向东的土路来到茨沟乡三里沟村后梁庄。
他下了车向田间走去。不少劳动的农民向这里张望,却做梦也没有想到向他们走来的是毛主席。跟在毛主席身边的吴芝圃喊了一声:“毛主席来看望大家了!”
这一声喊,引得四面八方的群众蜂拥而来,一个个惊喜万分。毛主席微笑着和群众一一握手。毛主席在和社员李林头握手时亲切地问:“这是什么庄?你叫什么名字?”
随后,毛主席走出试验田,健步登上田间路埂举目四望,烟田一块连着一块,一片接一片,如同烟海。这情景触动了毛主席的豪迈情怀,他充满激情地说:“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
宋海燕回忆,毛主席激昂的赞语和浓重的湖南乡音很悠扬,给人以余音绕梁的感觉。当时,人们没有立刻意识到毛主席这句话的分量,只是一味地兴奋,脸上洋溢着激动的表情。他迅速端起相机,拍下了这一珍贵时刻。
汽车进城之后,缓缓通过东大街、北大街,向十里铺乡薛园农业社驶去,到小张庄生产队烟叶丰产田停下来。
当时,在这里开会的乡、社干部和在田间劳动的社员看到毛主席来了,欣喜若狂,从四面八方涌来。
青年干部刘天顺、赵春田等跑在最前面,和毛主席握手。他们望着毛主席慈祥的面容,激动地说:“毛主席好!”
“你们看,红薯也住高楼了”
苏耀亭介绍,毛主席视察烟叶试验田后,随陪同人员来到后梁庄村北一株枝繁叶茂的皂角树下乘凉。他擦了擦脸上的汗,点着香烟,休息了片刻,即乘车离开。
9时许,毛主席乘车来到襄城县城东关。此时,由全国19个省(市)参加的河南省档案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路上行人很多。毛主席不时透过车窗观看,有人指着车内情不自禁地说:“是毛主席!”
汽车缓缓行驶,从北关出城,顺着襄禹公路驶向十里铺乡薛园农业合作社。
毛主席和省、地相关同志在小李庄西头下车,走到该乡党委副书记翟东恩搞的烟叶试验田地头停下来。他仔细查看了烟叶丰产田内插的牌子,又与马金铭、王延太交谈。当时,在这里开会的乡、社干部和田间劳动的群众听到毛主席来了,人人欢欣鼓舞,从四面八方涌来。
青年干部刘天瑞、胡根怀、吴斌、高长印、赵春田、崔才娃等跑到最前面,纷纷和毛主席握手。他们望着毛主席慈祥的面孔,似乎有很多话要说,但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好将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毛主席好!”
毛主席沿着通往小张庄的田间道路,视察了小张庄生产队的丰产烟叶和李庄、下徐村等生产队的玉米、红薯试验田,以及田间的水利设施等情况。他在田间徒步走了约一公里路,将要进村时,看到一块红薯地里用竹竿搭了架,薯秧爬在上面,就问:“这是干什么的?”
时任襄城县委副书记刘熙民说:“今年红薯秧茂盛,社员怕不透风、不进阳光,影响红薯产量,就在地里搭了架,让秧向上爬。”
毛主席听后,风趣地说:“你们看,红薯也住高楼了。”
毛主席要进村了,新华社摄影记者侯波还在红薯地里拍照。毛主席高兴地对她说:“你不要走了,把你留在这里吃红薯吧!”这一语逗得周围的人笑了起来。侯波爽朗地笑着,跟着毛主席向小张庄走去。
毛主席走进小张庄村,在一个布棚下停住。这里放着一张油漆方桌,上边摆着一个瓷茶壶和八个茶杯,桌侧放有三条板凳。毛主席站在桌子旁,不停地同刚刚赶到的干部、群众握手。
社员张发祥80岁的母亲听到毛主席来到自家门前,高兴极了,在儿子、儿媳和孙子的簇拥下,来到毛主席跟前。毛主席亲切地向她全家问好。
62年后的2020年8月3日,记者在襄城毛主席视察纪念馆的展柜里,见到了当年盛水的瓷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