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新闻深三度

活态传承,北斗加持传统技艺

加装北斗导航后机械化起垄 资料图片

无人机植保 资料图片

王荣坤(右)给烟农指导烟草种植注意事项。 记者 孙学涛 摄

襄城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是中国烤烟种植史的一个缩影,也是农耕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一技艺的发展和完善,是农民从受制于自然到与自然抗争,进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2013年,襄城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入选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20年8月3日,记者在襄城县进行了采访。

公式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李启东 朱峰钦

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在襄城已传承逾百年

襄城县烟草分公司生产科副科长曹晓涛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号召生产自救,动员广大烟农恢复烟叶生产、工商业者恢复经营,多次调整烟叶收购价格,对私人工商业进行鼓励,使襄城烟草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其后,襄城人不断改革种植与管理技术,改进炕房、工具,提高炕烟水平,使襄城烤烟质量得到提高。

毛泽东主席视察许昌烟区后,国务院指定襄城为重点烟区,并在这里建成了1.5万亩高级卷烟原料基地。20世纪60年代,国务院驻河南烟叶工作组和烟草专家朱尊权等常驻襄城指导烟草生产工作。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乔庄经验”和“王洛收购经验”被推向全国。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襄城曾两次连续3年获得“全国烟草生产收购先进县”称号,全国烤烟生产和收购经验交流会曾4次在襄城召开。

随着种植和烘烤方式的变革,烟草种植和烘烤有了科学标准。但是百余年来襄城人总结出的基本技艺,仍被各地烟草种植和烘烤技术人员奉为圭臬。

襄城摸索总结出的“乔庄经验”走向全国

67岁的王荣坤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烟草种植和烘烤,是襄城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的“老把式”,在襄城烟草种植户中享有盛誉。

8月3日下午,他带着记者来到襄城县颍桥回族镇的一个烟叶烘烤基地。

他介绍,襄城烟草传统种植作业流程有轮作、良种推广、育苗、移栽、大田管理等,襄城烟草传统烘烤作业步骤有炕房建设、采收、系杆装炕、烘烤等。

“每个操作步骤又分为若干小步骤,整个作业流程环环相扣、科学严谨。”王荣坤说。

由于长期生产烟叶,襄城广大烟农总结出诸多行之有效的生产经验。其中,“乔庄经验”名气最大,包括烟叶生产方面的“三专四固定”,精选良种方面的“三选一定”,移栽、大田管理方面的“五匀三一致”,科学烘烤方面的“三看三定”“三严三灵活”“三表一计一对照”。

所谓“三看三定”,即一看烟叶变化程度,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二看温度高低,定烧火大小;三看干湿球温差,定排湿的天窗、地孔开口大小。

所谓“三严三灵活”,即由变黄期转为定色期时,对温度的要求掌握要严,变黄期的时间长短要灵活;各阶段的温度范围特别是定色期升温的速度把握要严,烧火大小要灵活;变色、顶色两个阶段的干湿球温差掌握要严,天窗开口大小要灵活。

“乔庄经验”在传统种植、烘烤的基础上成功蜕变,摆脱了传统烘烤的窠臼,基本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烘烤方法。这一经验对全国烟区的烟草种植、管理、烘烤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有10万多人。28000多名襄城烟叶生产技术能手在政府的组织下,到陕西、湖南、黑龙江、河北等烟区传授技艺,甚至走出国门传经送宝,使襄城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遍地开花,为中国烤烟的生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襄城烟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烟草种植和烘烤方法,很多以民谚的形式流传开来。”王荣坤扳着指头说,这方面有《二十四节气烟草农事活动》《襄城烟叶生产农谚》《襄城烟叶“三字经”》等。

北斗加持传统技艺,烟叶种植和烘烤不断创新

“新型炕房用的新能源,排湿快,烤出来的烟叶质量高!”王荣坤说着打开烤箱,一排排金灿灿的烟叶映入眼帘。

“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烟草科技的推广应用。”许昌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管理科负责人蒲团卫介绍,近年来,我市烟草部门除了落实关键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外,还着力推广重点实用技术,赋能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并把农业机械与烟草种植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曹晓涛介绍,目前,襄城县双庙全程机械化作业试点已实现烟叶育苗、整地、施肥、起垄、移栽、中耕、培土、植保、灌溉、采收、烘烤等生产环节100%机械化作业。

“北斗导航起垄,深浅、宽窄得当,效率非常高。”曹晓涛说,北斗导航起垄,无人机植保,烟田绿色防控,智能水肥一体化,机械移栽、机械打顶、机械采收,“上六片”一次成熟采收,大箱烘烤等技术代替或减少人力,已经形成具有河南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烟叶生产模式。

“但是,无论科技水平如何提高,烟苗、烟田的种植与管理,烟叶烘烤的火候控制,仍然需要传统技艺把握。”曹晓涛说,襄城烟草种植和烘烤技艺,仍然弥足珍贵。“也正是这一技艺,使得襄城烟叶成为高端香烟的原料。”

目前,我市有襄城县、禹州市、建安区、鄢陵县4个种烟县(市、区)。2019年,全市烟农亩均收入近4900元,户均收入19万元。2020年,全市计划种植烟草10.78万亩、收购31.6万担,全省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