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鉴赏·收藏

钧瓷行业应尊重原创

《长城鼎》 苗长强 作

□ 记者 王增阳 文/图

一段时间以来,孔家钧窑、大宋官窑等相继发表严正声明,对市场上对其作品仿制、抄袭甚至直接造假的情况进行说明,向钧瓷藏家和消费者进行提醒,并对有关仿冒行为发出警告。

记者在与众多钧瓷创作者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对仿冒行为深恶痛绝。他们表示,自己辛苦创作的钧瓷作品一得到市场认可,很快就会有同类产品出现。一部分仿冒者把别人的作品稍加改动就当作自己的产品;一部分仿冒者仿冒的产品器型原封不动,却打上自己的底款;更过分的是,有一部分仿冒者从器型到底款一抄到底,把低价仿品当作正品销售,恶意扰乱市场。

毋庸置疑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钧瓷恢复烧制,到改革开放以后钧瓷逐渐进入百花齐放的快速发展阶段,钧瓷艺术又迎来了一个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如今,钧瓷行业窑口众多,钧瓷器型丰富、釉色多变。同时,众多国礼作品把钧瓷带上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但钧瓷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相继出现。对其他窑口的原创作品大肆仿冒,就是钧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仿冒行为的出现,一方面说明被仿冒的原创作品有市场、有客户,得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反映出钧瓷行业中有部分人走捷径、走歪路,只求经济效益,不顾及艺德,也不在乎外界评价。对于这种现象,不管是钧瓷创作者、消费者还是推广者,都应该行动起来,解决这个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

钧瓷行业应鼓励原创。自宋代至今,钧瓷在1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众多经典器型,釉色也更加丰富。不同时期的钧瓷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钧瓷恢复烧制,在一代又一代钧瓷人的努力下,钧瓷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从集体经济时代到现在个人窑口林立的新时期,钧瓷大师不断涌现。而每一个成名的钧瓷大师背后,都凝结着其数十年的钧瓷实践和艺术探索,并显现在极具个人风格的钧瓷作品上。孔相卿大师的《伟人尊》和国礼系列等,杨志大师的《佛尊》《吉祥尊》等,苗长强大师的《长城鼎》《东方红鼎》等。这些作品一出现,人们就知道创作者是谁。可以说,如今钧瓷界的知名大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的知名原创作品。正是这些作品,使他们从钧瓷行业中脱颖而出。他们的经历证明,钧瓷行业鼓励原创。

钧瓷行业应尊重原创。对于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品——钧瓷来说,追求传统难,锐意创新更难。很多钧瓷创作者从学徒做起,穷数十年,也只能成为钧瓷行业中的一名普通创作者。他们的作品不好不坏,价格不高不低,但想从众多创作者中脱颖而出,靠天时地利,更靠过硬的手艺。众多钧瓷创作者在钧瓷行业摸爬滚打多年,逐渐掌握了钧瓷烧制技艺的要领,能够烧制出器型规整、釉色丰富的作品。但想更进一步,就需要打造出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在钧瓷行业中留下自己的深刻烙印。这时候,原创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一件能够代表某一钧瓷大师的原创作品,不仅需要钧瓷创作者具有深厚的钧瓷烧制技艺,而且需要有独特的艺术感悟和艺术眼光,能够从传统中吸收精华,从时代中汲取灵感,并最终形成实实在在的作品。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原创。

钧瓷行业应保护原创作品。原创作品来之不易,站在推动行业发展的高度,钧瓷行业应该具有保护理念和准则。一方面,钧瓷创作者应该主动作为,对原创作品进行保护,既要对器型、釉色等进行知识产权认证,也要在官方媒体等渠道对原创作品进行发布。另一方面,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和管理,对仿冒产品进行打击,对仿冒者在评优、评先和评定大师等方面进行限制,让仿冒者得不偿失。此外,钧瓷创作者要自尊自爱,自发抵制抄袭、仿制,多在创新上下功夫,建立自己的艺术品牌。钧瓷推广者也要树立原创意识,不对仿冒作品进行宣传,不为仿冒者进行推广。钧瓷消费者也要从自身做起,不购买仿冒作品。

原创作品来之不易。在钧瓷艺术更加繁荣的今天,我们要鼓励原创、尊重原创、保护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