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铮) 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反映着其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如何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问题,让城市管理与经济繁荣有机统一?
8月13日,我市召开“蝉联文明城 我们在行动”城市管理专题新闻发布会,市城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就创文工作中群众关注的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城市管理】
开展专项整治,让城市更有序
提起马路市场与流动摊贩,很多人爱恨交织:一方面,流动摊贩给市民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占道经营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令人头疼。
市城管局副局长李刚说,他们在严管的基础上做好疏导工作,让流动摊贩到市区24个便民规范点规范经营。
目前,市城管局已取缔店外经营4800余处,清理占道经营6200余次;在去年全市户外广告整治的基础上,巩固整治成果,安排专人每天巡查,取缔未经审批、不按规范设置的户外广告、楼体标识;对沿街各类墙体上的乱贴广告现象进行全面整治,清理非法广告1230余处,拆除各类棚庵1200余处。
【食品安全】
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市区毓秀路农贸市场,工作人员将送来的样品剪碎放至塑料杯中,经过溶解、提取、检测,发现其抑制率都小于50%,检测合格。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调研员吕庆华说,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涉及百姓民生,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今年以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扛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全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食品安全“扫雷”行动、网络订餐专项检查、春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夏季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学校及周边销售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6638家次,消除食品安全隐患314个。
同时,我市结合疫情防控需要,重点对事关民生的米、面、油、蔬菜、乳制品等消费品和大型商超、市场、学校等重点场所进行食品安全监测。目前,全市餐饮服务提供者明厨亮灶达到100%,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达到100%,“互联网+明厨亮灶”达到80%以上;改造提升50家食品小作坊,并在全市357家学校食堂推广“4D管理模式”,打造百姓食堂、定点饭店400家。
【文明餐桌】
开展“公筷行动”,倡导文明新时尚
当日12时,市区前进路一家餐厅里就餐的顾客有不少。记者发现,该餐厅每个菜品都配备公筷公勺。即使是两三个人的小型聚餐,公筷公勺也做到每道菜都配备。
市商务局牵头成立了市“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领导小组,按照《许昌市“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工作方案》,印制了“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宣传牌15000个、宣传画3000份,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市商务局联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健委、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等单位,建立了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明确了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工作责任,定期召开例会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开展“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将宣传画、桌贴和桌牌送至餐饮服务单位,现场指导督促其张贴、摆放,要求其为宾客提供公筷公勺,主动引导宾客使用公筷公勺,让公筷公勺成为餐桌标配,营造了安全、绿色、健康、文明的用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