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新闻深三度

城市老影院 您还记得吗

电影散场,观众走出许昌工人文化宫电影院。资料图片

盘点

在物资与娱乐匮乏的年代,电影院承载了人们很多的欢乐。 随着城市的变迁,2009年至2016年,许昌几家有名的电影院陆续关停。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市民怀念老电影院。

记者 张莉莉

【春秋大剧院】 曾是许昌地标,2013年拆除

旧址:市区建设路与南大街交会处东北角

春秋大剧院原名大众剧院,与附近的灯塔曾是市区的重要景观。

20世纪70年代,大众剧院更名为地区影剧院,1985年改为春秋大剧院。当时,春秋大剧院在河南是设备齐全、条件较好、影响较大的影剧院,曾获省“先进红旗单位”称号。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春秋大剧院各类演出十分红火,多次接待国家级一流团体演出,赵本山、刘晓庆、韦唯等曾在此演出。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以及歌厅、酒吧、茶座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增多,春秋大剧院的经营步入低谷。随后,全国的电影放映实行院线制。1995年,春秋大剧院放映《真实的谎言》等美国大片,售票情况有所好转,但总体情况仍不乐观。2013年,该剧院被拆除,整体纳入曹魏古城建设范围。

【工人文化宫电影院】 许昌首家立体声影院

旧址:市区劳动路工人文化宫院内

工人文化宫于1955年5月落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它是市民主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电影院曾被视为许昌标志性建筑。

工人文化宫电影院经过两次提升改造:第一次改造在1979年,采用“顶升”的办法,在前楼加盖了两层的观众看台。第二次是1990年进行的立体声改造,使得工人文化宫电影院成为市区第一家豪华立体声电影院。

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人文化宫电影院和录像厅的生意日渐惨淡,最后都退出了市场。2014年,工人文化宫电影院被拆除。

【许昌市影剧院】 红火时一天演7场电影

旧址:人民路与古槐街交叉口东南角

许昌市影剧院有上下两层,能容纳观众1800多人,经历过两次翻修,大门南侧有4个售票口。据该剧院原经理苏留志回忆,当年演电影《少林寺》和《卖花姑娘》时,场场火爆。“早上8点半开场,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天最多时演了7场电影。”苏留志说,除了电影外,剧院还有戏剧和曲艺演出,常香玉、马金凤、申凤梅、侯宝林、马季、任宏恩等都在这里演出过。

“我们还经常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苏留志说,随着电影业的整体不景气,2002年,许昌市影剧院退出市场。

【人民电影院】 曾经改制 有过辉煌业绩

旧址:市区建设路与劳动路交叉口西北角

1953年成立的人民电影院有过辉煌的业绩:票房收入居全省前列,曾是全市文化系统效益最好的单位。20世纪90年代末,人民电影院从收入“大户”逐渐沦为“困难户”。

2006年,人民电影院进行改制,许昌恒达房地产有限公司注入资金,对其进行了改造,引进美国一流的音响设备,加入奥斯卡院线,采用“高地坡、低视点、宽排距、大银幕”的国际流行新模式,再次赢得市民的青睐。电影院功能增多,召开大型会议时是会场,放电影时是电影院。2012年2月8日,人民电影院暂时停业,2016年8月8日被拆除。

【银河影都】 尝试小厅放映,现改为酒店

旧址:市区颍昌路许昌火车站对面

1996年5月1日开业的银河影都是老电影院中较为“年轻”的一家,地处许昌火车站对面,开业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成龙主演的《醉拳》。

据许昌永盛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志军介绍,银河影都共5层,拥有大厅1间,在3层,可容纳观众七八百人;豪华小厅3间,在2层,每间可容纳观众100人左右。除此之外,2层还有3间录像厅,市场定位是“电影超市”。

2009年年底,放映完最后一部片子《建国大业》,银河影都退出了电影舞台。

还有这些电影院真实存在过

对下面这些电影院也许你已经记忆模糊,但它们真实存在过。

许州影院:旧址在市区南关大街许昌宾馆二楼,曾是我市第一家立体影院,如今改建为大商新玛特。

许昌光明影剧院:旧址在市区光明路,后改为胖东来光明店。影院建筑基本未变,还能看到昔日风采。

许昌市东方影剧院:旧址在市区文峰路中段,如今的三鼎·华悦大酒店对面,停映后曾改为三毛时代温泉广场。

许昌县委礼堂:旧址在市区府前街曹丞相府景区曹操像东侧。许昌县委礼堂虽然设施简陋,但功能齐全,既能开会,又能演出和放映电影。

百花剧场:旧址位于市区北大街与建安大道交叉口北关桥头附近,是露天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