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城市层面,而城市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为平台,中德城市拉开了全球协作的大幕。而对中国工业城市而言,通过对标高质量发展的德国样本,无疑更能准确把握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许昌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将给对德合作带来哪些机遇。
□ 记者 张铮
如何解决许昌对德合作的渠道问题?
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与国内外重点工业城市抱团儿闯世界
许昌对德合作虽然取得了累累硕果,但也遭遇了不少难题与困惑。特别是合作渠道问题,让人“很头疼”。
渠道是“走出去”与“引进来”的重要路径,没有丰富的渠道资源,开放合作就寸步难行。我市虽然已经与鲁道夫沙尔平战略咨询交流股份公司、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等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对德合作渠道仍有待拓宽。渠道多了,路子就宽了。
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课题,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正成为该联盟成员共同的目标。这对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围绕质量做深、做实,优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秘书处在完善制度、形成机制、构建网络、营造氛围、推动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已服务推动多个中德合作案例,如美的收购库卡公司实现强强联合、佛山机器人学院和弗劳恩霍夫协会开展战略合作、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引进汉诺威展览公司进行专业运营以及佛山计划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共建一所高水平理工大学,为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产业等领域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中国城市而言,在从规模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阶段,除了需要借助德国的先进制造技术和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外,还需要借鉴德国200多年工业发展积累的城市转型经验。
我市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必能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工业城市的官方联系,拓宽对德合作渠道,为优势产业对外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企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如何推动许昌企业和德国企业“联姻”?
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为平台,互补企业生产的质与量
在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东传动)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速驱动轴生产车间,新上的生产线通过引进德国艾玛克公司的硬车硬铣机床设备,实现了生产环节转换无缝衔接。
“新上的生产线使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产品一致性,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该公司制造部部长齐建锋介绍,此外,远东传动还与德国申克公司签约了传动轴平衡机引进项目。该项目将进一步助力远东传动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
在对德合作中,许昌市聚焦优势产业,大力推动许昌制造与德国品质“联姻”:晟丰科技公司引进了德国西门子公司TDC智能化轧钢系统和德国西马克公司技术,建成全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大森隧道公司成功并购德国GTA公司,获得了核心技术;德威科技公司引进德国库克公司技术和机器人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建成年产100万只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大张过滤公司引进德国克林高公司隔膜滤板反冲洗等技术,破解了生产难题;平煤隆基公司引进德国光伏电池生产技术,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亚丹家居公司引进了德国迪芬巴赫秸秆板生产线,目前已全面运行;森尼瑞公司与德国史太白公司合作设立了施坦贝斯管理与技术(许昌)中心,目前已正式揭牌……
其实,我市开展对德合作4年多来,以购买设备、引进技术等贸易类项目为主,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投资类项目不多,职业教育合作多停留在教师短期互访交流层面,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没有真正引入落地,合作层次有待深化。
许昌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后,基于量与质互补的迫切需求,将与德国城市不断碰撞出合作火花。一大批企业将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使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加快,推动越来越多的产业项目在许昌落地。
如何让更多德国“隐形冠军”落户许昌?
打造许昌和德国企业“生态圈”,争取更多德国企业、人才入驻
随着我市对德合作的不断深入,加强重点产业合作、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已经成为双方的共识。我市围绕电力装备、再生金属、高纯度硅材料、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及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等9个重点产业,完善对德合作项目库,加强企业的精准对接,引进了一批竞争力强劲的德国行业“领头羊”、细分领域“隐形冠军”。
迈向高质量发展,许昌面临教育、科研等方面后劲不足的问题。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佛山、茂名的经验给我们启发——补齐教育、科研的短板。
探索中德职教合作新机制是该联盟成员的共识。市商务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德国培养产业工人的双轨制,在欧洲范围是比较先进的。目前,该联盟已经成立职业教育合作专委会,一方面引进德国职业教育展,组织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成员参加汉诺威工业展,并强化大数据分析,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发布中德职业教育现状和需求报告。
目前,许昌市依托在装备制造和再生金属产业方面的发展基础和优势,规划了总面积37平方公里的中德(许昌)产业园。该产业园采取“一区两园”的模式,由“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长葛市中德再生金属生态城”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布局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长葛市,重点加强与德国知名企业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再生金属等方面的合作。下一步,许昌将与德方机构在园区运营、产业规划、项目引进等方面开展合作,争取更多德国企业、人才入驻。
我市将利用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这个平台,借助大项目引进和德企“生态圈”打造,以点带面,吸引更多德国知名企业、“隐形冠军”和教育、卫生、文体等服务性机构落户。
未来,随着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的不断壮大,中德城市将加强经济与社会、文化互动,不断激发创新力量,推动合作提质升级和实现互利共赢,并向世界表明,只有开放、包容、合作,才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