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建安区灵井镇一处马场,41岁的马术骑手周有全穿上黑色马靴,轻快地跳上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在围栏内飞驰。伴随着响亮的嘶鸣声,马后腿撑地高高站立,姿势很酷。
“70后”周有全总会想起1994年。
这一年,他走进了位于山东烟台养马岛的赛马场,与他一同去的还有好伙伴张学良。“我俩从小一起习武,在烟台期间成为赛马场的骑手。”周有全说,骑手要学习场地马术、练习奔跑等,训练十分严苛。有时,由于骑马时间太久,他大腿内侧的皮肤会被磨烂,和衣服粘在一起。
2003年,周有全离开了赛马场,回到许昌。而张学良则去了浙江横店影视城,继续当马术骑手。
“回到许昌后,离开了马,我突然不知道该干点儿啥。”周有全说,他尝试过挖煤等工作,不过很快便放弃了。有次相亲,对方问周有全是做什么的,周有全说“骑手”。对方有些无奈:“光会‘下棋’不中啊……”
一段时间后,周有全还是忘不了与马相伴的快乐时光。
他甚至跑到郑州的黄河滩,花费上千元骑马。“2005年,我花三四千元买了一匹枣红色的马。后来,我来到西湖公园的德星亭旁做起了生意,骑一圈儿收费5元钱。”周有全说,老人们说“一马三分龙”,马既聪明又通“人性”。“一次,我故意试探‘马会救人’是不是真的,喝了一杯红茶,然后吐了一口便倒在地上。没想到,一旁的马立刻高声嘶鸣,用蹄子碰我,用嘴巴叼我……”
后来,周有全在市区天宝路西段、建安区陈曹乡等处养过马,直到2014年在建安区灵井镇建立了自己的马场。如今,他的马场有29匹马,每匹价格从几万元到90万元不等。“这匹‘巨无霸’是从荷兰进口的,花了90万元。”周有全指着一匹身材健壮、枣红色的高头大马说。
想驯服一匹烈马,首先要平等、真诚相待,就像对待朋友、孩子一样。这么多年,马从来没有攻击过周有全。
马和人一样也会生老病死。周有全养的第二匹马叫“小白”。
“有一年冬天,‘小白’深夜发烧,‘扑通’一声倒在地上。我听到声音赶过去看到,它趴在地上奄奄一息。那时,我在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屯里社区租的房子,马房的门很小。我说:‘你要是死在这里,还得扒房呀。’没想到,听完我的话,它就挣扎着站起来,却又摔倒在地。它用下巴勾着门槛翻了出去,下巴都磨烂了。我抱着它的头,忍不住大哭起来。‘小白’的泪珠啪嗒啪嗒往下滴,将我的裤子都浸透了。”周有全难过地说,“那天夜很静,我第一次听到马的心跳声,就像水滴在井里发出的声音一样纯净。”
三国时期,马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和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市区春秋广场、灞陵桥景区立有赤兔马雕塑。在三国大型情景剧演出中,精彩的马术表演能将观众带到三国时代。许昌近年来致力开发三国文化,周有全觉得可以与马术结合的文旅项目有很多。由于精通马术,周有全和他的马在灞陵桥景区新春庙会、曹魏古城南大街开街仪式等场合一亮相,就吸引了众人围观。此外,他还在马场内打造了一处“三国古战场”,进行与三国故事相关的实景演出。周有全认为,我市的三国文化值得进一步挖掘、开发。
与马打了20多年交道的周有全说,他会继续干下去,为弘扬许昌三国文化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