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莉莉 文/图
逍遥观是我市一处有名的风景游览区,位于禹州市浅井镇崆峒山麓,相传是轩辕黄帝问道上古哲人广成子的地方。逍遥观依山而建,保留有道教古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月7日,记者到此进行了走访。
逍遥观曾与少林寺齐名
逍遥观坐落在禹州市浅井镇马沟村东北约3公里的崆峒山南侧山腰,傍峡谷而建,群山环抱,景色壮观,通往三皇殿的台阶令人望而却步。初秋时节,这里游客不多。记者漫步该景区,看到古树参天、石桥流水,不禁沉醉于眼前的美景,对“法道自然”哲学思想的感触油然而生。
据市文广旅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潘惠雄介绍,逍遥观始建年代无法考证。该观残存的明代碑刻记载,它在明代后期就已经是一处规模宏大、声名远播的道教活动中心了,素有“上观到下观,七十二座殿”之称。逍遥观曾与少林寺齐名,有“中华第一道观”“东有逍遥观,西有少林寺”的美誉。
2016年被公布为“省保”单位
由于年久失修,逍遥观损毁严重,明万历三年、清雍正十年曾两次奉敕修缮。逍遥观现存古青砖拱券桥一座、青砖券洞3个,曾有明清碑刻130余通,但多被用于修水库。20世纪70年代以后,逍遥观的三皇殿、三清殿、龙王殿得到修复和重建,与轩辕黄帝殿、广成子庙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建筑群。该景区标志性建筑三皇殿雕梁画栋、重檐歇山,十分宏伟。黄帝得道庵的西崖,峭壁陡险,每逢雨季有飞瀑泄下,声传数公里。
20世纪80年代,逍遥观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在册;2009年,被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相传轩辕黄帝在此问道
获治国之术
“逍遥”一词与道教的主体思想融为一体,是一种自然洒脱的生活方式。
《庄子·在宥》记载了一个故事:“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往见之。”
明成化年间的《河南总志》也有记载:“崆峒山在钧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遥观。”
相传轩辕黄帝第一次来此,遭到广成子的奚落和抱怨。轩辕黄帝回去后住小屋、睡茅草,闭门思过。3个月后,轩辕黄帝又去见广成子,广成子教给他治国和长寿之术。轩辕黄帝依据广成子之言,放弃天子之尊,舍弃人君之贵,隐居崆峒山,悟出了“无为而治”“天人合一”“至道”的真谛。轩辕黄帝运用“顺其自然”之法,创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广成子是何许人呢?相传广成子是上古时期的道教始祖,住在崆峒山上,活了1200岁。轩辕黄帝专程找他求教治国之术,得到了指点,随后在此建观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