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新闻深三度

遵循规章,按需就餐不浪费

8月17日中午,建安区税务局工作人员有序就餐。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人每天面对丰富的食物已习以为常,由此造成的“舌尖上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对此,中央提出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我市机关食堂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上厉行节约、减少浪费。

记者 张辉 文/图

宁少勿多,鸡蛋面成“后备饭”

8月17日11时50分许,建安区税务局食堂操作间里,厨师魏新才正在燃气灶前不停地挥动着锅铲。一旁,电饭锅里热气腾腾的米饭已经蒸好。“马上就要开饭了,你再把桌子擦一下。”魏新才边炒菜边对身边的助手说。12时许,饭菜全部做好了。

此时,陆续有职工来到食堂排队打饭。食堂内,7张连凳不锈钢餐桌整齐排列,南侧墙壁上有一排水龙头。北侧墙壁上,“节约”“勤俭”“文明”“营养”“珍惜”五个黄色提示牌引人注目;东侧墙壁上,张贴着员工用餐制度。洁净的不锈钢桌面上,“光盘行动”提示牌很显眼。

“今天做的是熬菜和米饭,请大家按需打饭。”员工打饭时,魏新才不忘在旁边轻声提醒。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避免浪费,我们单位有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用餐制度。”建安区税务局票证服务中心主任李宗锋说,从采购、做菜到打饭,他们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李宗锋介绍,在采购环节,为保证菜品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他们会根据每天的就餐人数到超市采购食材。按照规定,食堂提供早餐和午餐。早餐就餐时间为7时20分到8时,午餐就餐时间为12时到12时40分。一般早上7时40分、中午12时30分,饭菜基本上就卖完了。“如果遇到员工外出办事,我们会为他们保留饭菜到12时30分。若因故临时增加就餐人员,我们备有面条,一碗鸡蛋面既饱腹又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我们单位的食堂可容纳52人同时就餐。员工刷卡买饭,原则上不允许带饭回家,这样就能大致掌握每天的食材采购量,以免吃不完造成浪费。”李宗锋说,现在,建安区税务局已经将厉行节约作为一项长期措施来执行,“吃多少打多少”已经成为单位所有员工的共识。

勤俭节约 中午剩米,晚上变粥

8月18日7时50分许,襄城县颍阳镇政府食堂迎来就餐高峰。当天的早餐是咸汤、油馍和鸡蛋。颍阳镇政府工作人员端着碗筷依次在窗口打饭。不一会儿,橘色的长桌旁便坐满了人。

“一般半个月供应一次油馍,今天场面有些‘火爆’。”颍阳镇党政办公室主任盛桂娟笑着说,颍阳镇政府有工作人员112人。因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该镇政府食堂一周七天都有饭供应,但就餐者一般集中在周一至周五的早晨和中午,晚上和双休日只有十几名值班人员就餐。

盛桂娟说,该镇政府食堂一直秉承节俭、吃饱的原则,饭菜都是家常便饭。早餐和晚餐都是馒头、稀饭和一到两个菜,午餐是捞面、焖面、蒸面、大米轮流供应。“我们打饭采取自助餐模式。如果一个馒头吃不完,就餐者会主动掰开放到馍筐里。如果是捞面,大家会用几双公筷捞面。”

“工作时间久了,厨师对每天的就餐人数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如果遇到饭不够的情况,厨师会再做炝锅面。如果中午的米饭没吃完,厨师做晚餐时会将其做成米粥或炒米。”盛桂娟说,乡镇工作人员十有八九来自农村,粮食来之不易的观念深入人心,几乎都是吃多少盛多少,极少见到饭菜浪费现象。

近段时间,在建安区苏桥镇,许多干部、职工收到了“文明节俭用餐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书。“我们为了让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在餐厅显著位置设置了‘勤俭节约 文明用餐’‘按需打饭 避免浪费’的提示牌,提醒就餐者时刻不忘节约,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使‘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成为干部职工的行为习惯。”苏桥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李睿丛说。

“菜”尽其用 提高食材利用率

“光盘行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粮食”……8月18日上午,建安区市场监管局食堂里,除了一面落地窗户外,其余三面墙上都贴了规格一致的提示牌。食堂操作间内,两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当日的午饭。

“我们一直引导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厉行节约,做‘文明餐桌’的践行者。”建安区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工作人员李广霞说,为提高成品出菜率,减少加工时间、成本和餐前损耗,食堂采购的食材均保证达到净菜标准。此外,食堂配置有完善的冷藏设施,以防止由于冷藏方式不对而产生餐厨垃圾。在加工环节,他们为了提高食材利用率,坚持“大锅小炒、边做边看”的原则。对于餐厨垃圾,他们则按规定将其交给专业机构回收处理或就地资源化处理。

此外,建安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自身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推行“文明餐桌”行动。“我们以全区餐饮服务单位和机关、学校、企业食堂为重点,在日常检查中大力宣传文明就餐,增强经营户、消费者的文明就餐意识;向全区餐饮行业和广大消费者发出制止餐饮浪费倡议书,发放‘文明餐桌’‘公筷行动’海报及桌牌;要求广大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要求规范经营,发动市民积极参与‘文明餐桌’行动,切实做到节约用餐、文明用餐、安全用餐。”李广霞说。

为了把浪费消灭在萌芽状态,建安区苏桥镇政府在食材采购和制作环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采购员严把食品及原材料质量关,避免因食材不合格造成浪费,并做好食品及原材料的贮存和保管工作,防止腐烂变质。以卫生可口、营养健康、经济适量为原则,精心制作食品,避免因口味不好造成浪费。在菜品粗加工过程中,避免一刀切,对花菜梗等‘边角料’尽量做到‘菜’尽其用。”李睿丛说,同时,食堂有意识地将馒头、包子、油条等制作得小一点儿,避免造成浪费。“坚持少炒、勤炒的原则,根据就餐人数控制菜量,倡导干部职工自觉做到吃多少取多少、少量取餐不够再盛,杜绝出现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