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大弓) 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习习的凉风……这几天虽然太阳威力较大,但如果站在树荫下,人体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最起码没有了黏糊糊的感觉。酷热已是强弩之末,风中已有丝丝凉意,很多市民在公园内游玩,十分惬意。
多云唱主角,但暑热未消
虽然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尚未到来,但秋的味道已经渐渐浓了。市气象台专家说,我市一般在9月上旬进入秋季。据气象部门预报,本周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起伏不大,最高气温在33℃。具体预报为,今天晴间多云,22℃到32℃;明天晴间多云,22℃到31℃。
出伏之后,仍会有“秋老虎”发威的可能,但总的趋势是天气越来越凉爽。这段时间,下一场雨,天就会凉爽一些。出伏后,虽然暑热还没有完全消退,但昼夜温差变大,比如这两天的昼夜温差均在10℃左右。市民要多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等疾病。晚上睡觉时要关好窗户,盖上薄毯子。体质较弱的朋友早晚应注意适当添加衣服,以免着凉。
此外,从处暑到秋分是一年中气温波动幅度最大、最频繁的时段,人体血压很容易受到影响。这段时间,市民可多吃莲菜、冬瓜、萝卜等滋阴润肺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晚出门时注意护好脖子、后背、脚部等血管丰富的地方。
处暑时节谨防腹泻
传统节气中,处暑是指炎热的暑天接近尾声,即将过去。处暑以后,北方地区将较快地由暑热转至秋凉。值此季节转换之际,一定要预防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患者、哮喘患者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以免诱发呼吸道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别以为过了处暑就不会中暑。“秋老虎”的威力很大,老年人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较迟钝,这段时间要注意预防室内中暑,外出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一些市民反映,近来比较容易“拉肚子”。处暑前后,市民要注意预防秋季腹泻,不要让小孩儿吃太凉、太冷的食物;脾胃虚弱的人要谨慎食用绿豆汤之类的凉性食物;空调温度应调得高些,最好设置到28℃,至少不低于26℃,尤其要注意出风口不可对着肚子吹。晚上睡觉时,最好开客厅里的空调,不要开卧室里的空调,同时把房门开着,让客厅里的冷气缓缓吹至卧室。这样风不会对着人体吹,室温也不至于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