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家具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不断发生着变迁。从居住空间到生活方式,每一代人对家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记忆,而与人朝夕相伴的家具承载着人们的成长印迹与生活温情,折射着时代变迁。本期《许昌往事》为读者讲述许昌家具变迁的故事。
走街串巷,木工师傅过去上门做家具
8月29日上午,天气晴朗,在位于市区延安路西侧的五洲古玩城的一间商铺前,老家在建安区陈曹乡、60多岁的孙盘池老人正悠闲地坐在一把黑色太师椅上休息。他的周围摆放着不少旧家具。
得知记者的来意,从事家具行业多年的老人来了兴致。“我从15岁开始学木工,不到18岁就领着工人四处为人做各种家具。”孙盘池老人个头儿不高,有着古铜色的皮肤,说话十分稳重。
1952年出生的孙盘池弟兄4人,他在家中排行老大。小时候孙盘池家里很穷,为了生计,他不得不早早进入社会努力打拼。
俗话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过去,干学徒三年内没工钱是约定俗成的事。徒弟跟着师傅学艺,通常要像仆役一样干够三年才能学到手艺,进而“出师”自立门户。“当年我吃的苦简直没法提!作为徒弟,我既要做饭、刷锅,甚至为师傅掂尿罐,又要苦学木工本领。每天拉大锯、刨板,手上大大小小的血泡就没有断过。”孙盘池摇着头回忆说,经过一番难忘的磨炼,不到18岁他就领着5名工人走街串巷,为老百姓做家具了。
过去,木工常用的工具有锯、斧子、墨斗、刨子、锛子、凿子、钢锉等,木工师傅走乡串户,上门为人打造家具。在木工活儿完全靠手工的时代,木工师傅用双手打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家具。孙盘池曾在许昌卷烟厂家属院、许昌通用厂家属院、许昌安装公司家属院等地为居民做家具。
“最早的时候,为人做家具是不给钱的,也就算是混口饭吃。遇到为人做棺材,主家才会给几角钱的‘礼金’。”孙盘池说,而在“大集体”时代,出去为人做家具要经过队长批准,然后计成工分。方桌、椅子、立柜、床等家具,孙盘池都做过。过硬的手艺让他打造的家具很受欢迎。“一般主家都会管饭,一套家具做下来,常常需要十天半个月。以前,跟着我干的工人,大工(手艺顶级)一天能拿2.48元,差点儿的能拿2.09元,学徒能拿1.4元。”孙盘池说。
家有太师椅、茶几,曾是有钱人的象征
据1993年出版的《许昌市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前,我市生产日用家具和小件农具的行业大部分采用手工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这些行业逐步形成了手工业工厂。
在市区五洲古玩城,从事老式家具买卖的商户有好几家,太师椅、茶几、条几、方桌、圈椅、箱子等散发着“古老”气息的物件被随意摆放在墙边。喜欢老物件的人经常过来转一转,遇到合适的家具,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就能顺利成交。
“新中国成立前,太师椅、茶几、春凳等家具一般只出现在有钱人家里,普通家庭是根本用不起的。太师椅上面常常雕刻有精美的鹿、鸟等图案,材料多以桑木、榆木、槐木、核桃木等居多,用料、做工十分讲究。”孙盘池说,过去的老式家具一直以实木为主要材料,造型简洁,十分实用。榫卯结构是其十分鲜明的特征。所以,过去的老家具基本上看不到钉子、合页之类的零件。
“你看,这件家具是明清时期的书桌,两侧各有抽屉。”孙盘池指着一个深色的长条桌说。记者看到,该长条桌有1米多长,不是很高,分上下两层,桌体有镂空雕刻装饰,做工精美。“过去的桌子腿比现在的长!”孙盘池解释说,由于过去的地板通常是土地,有时候会在桌子腿下方垫上砖头,时间长了会受潮,桌子腿就会腐烂。所以,保存到现在的书桌看起来比较矮一些。
70多岁的刘宪章老人老家在长葛,1966年结婚。“我小时候家里穷。结婚的时候,除了有一个小方桌、箱子外,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箱子一般都是黑色的,放在床头的桌子上,里面放些日常穿的衣物和贵重物品。”刘宪章说,太师椅、茶几等家具普通人家根本用不起。
过去物质不发达,人们用一个家庭中家具“腿”的多少来形容家具的规模,腿越多,说明越宽裕。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社会上结婚流行“36条腿”的说法。“36条腿”是指一套家具有36条腿,通常包括大衣柜、五屉柜、床、床头柜、小方桌、板凳。这套家具凑齐,对于新人来说,结婚大事就算完成了极其重要的一环。
雕工精美的顶子床,往往能传几代人
在刘宪章的记忆里,过去,一张床、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再加上一两个放衣服的木箱,就是普通居民家中家具的标配。
说起顶子床,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熟悉,有的可能只在影视剧中见过。顶子床过去在民间也常常是大户人家才有的,通常由床体、床顶、雕柱、床帏、踏步等构件组成。其由纯手工打造而成,做工十分精美。
在东城区祖师街道办事处周军民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一张雕工精美的顶子床。据周军民介绍,过去相对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顶子床。很多家庭有家族相传的传统,雕工精美的顶子床往往能传好几代人。
如今,许昌学院中原农耕博物馆内也展出了一张老式顶子床。在馆内,人们在欣赏古代木工精湛技艺的同时,还能够感受不同时代人们的起居生活。
顶子床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好考证。不过,根据雕刻历史发展来看,顶子床的使用在清朝达到了高峰。如今,许昌民间保留下来的顶子床以清代的居多。顶子床一般都有雕花,设计精美,结构严谨。床上一般雕刻有莲花、仙鹤、梅花、菊花、青松、寿柏、瑞兽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在今天的人们看来,这些顶子床依旧精巧,彰显着古代工匠的艺术造诣和高超技能。
新闻连连看
中式家具演变史
春秋战国到秦灭六国,人们日常使用的家具都是以床为中心的。
两汉三国时期,几案不分家,且体型较大,开始出现有围栏的床榻,家具的装饰纹样开始丰富起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形制继续由矮向高发展,开始出现杌凳、马扎、藤编坐具,床榻增高。
隋唐时期,坐具类家具出现了圈椅、扶手椅,床榻类家具有大有小,桌、箱、屏等家具形式不断丰富。
宋元时期,以榫卯结构为主的框架结构家具正式确立。
明清时期,中国家具艺术达到高峰,家具用材考究。清中期以后的家具追求厚重和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