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创建文明城 永远在路上

创文系列报道 创建惠民生,增强幸福感

环境舒心,城绿景美更宜居

市民在提升改造后的蝴蝶广场上漫步。

编者按: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是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许昌以创文工作为抓手,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公园、游园绿树成荫,大街小巷干净整洁,交通环境秩序井然……生活在这座城市,不仅在吃、住、行、娱、购等方面能享受到便利,还能时时浸润在书香之中,让精神世界更丰盈。即日起,本报刊发“创建惠民生,增强幸福感”系列报道,聚焦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给群众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

□ 记者 毛迎 文/图

核心提示

初秋的许昌绿树成荫、秋花绚烂,石榴、山楂等果实挂满枝头。清晨和傍晚,人们或漫步于林荫小道,或流连于锦簇花海。旖旎的风景、健身的市民,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2020年度《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显示,我市的城市宜居度、经济发展度、环境优美度位居全省第一。

公园、游园增绿添景,老街道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换“新装”……通过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许昌城市更美、环境更靓,“颜值”、气质双提升,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增绿添景,城市“颜值”节节高

9月1日,阳光明媚,位于市区八一路与文峰路交叉口西北角的蝴蝶广场上,市民或结伴散步,或坐在长椅上聊天儿。“这个广场建成很多年了,在提升改造时栽植了新的花木,还安装了雾森系统,比以前美多了……”市民赵志杰对蝴蝶广场的变化赞不绝口。

漫步在蝴蝶广场上,绿植、景观石与蝴蝶雕塑相映成趣,犹如徜徉在江南园林中,景色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蝴蝶广场占地5016平方米,因中部设置有蝴蝶雕塑而得名。由于建成时间较长,蝴蝶广场路面破损、地砖断裂,一些游乐设施出现了损坏、老化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该广场还有一些枯死的绿植,拉低了“颜值”,需要及时补种。“蝴蝶广场是我市今年道路、游园提升改造的对象之一。我们公司组织人员加班加点精心施工,景观小品、休闲设施等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打造。”该广场施工单位河南农大春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金来说。

提升改造后的蝴蝶广场让人眼前一亮:乔木、灌木合理搭配,绿植葱茏;两个主入口特意设计了美丽的花境,展现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在绿地上增设了雾森系统,能产生大量雾气,增加空气湿度,有效改善空气质量。游人置身其中,欣赏着美丽的绿植,呼吸着湿润新鲜的空气,无比惬意。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今年以来,市区的蝴蝶广场、清潩河游园、文峰游园等游园、广场均进行了提升改造,在增绿添景的同时,更换垃圾箱、座椅、景观灯等设施,让市民享受美好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市“见缝插绿”,积极建设和完善小广场、小游园,人在园中、城在林中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块块绿地、一个个广场,已经成为城市的绿色肌理,让市民得以共享“开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绿色生活。

老街新貌,路平灯明景更美

居住在市区机房街附近的市民惊喜地发现,这条老街道焕然一新。“以前,机房街路面坑洼不平,人行道步砖破损严重,经常出现雨水倒灌现象。改造后的机房街路面平整、通行顺畅、干净整洁。”“是啊!道路‘颜值’高了,人气也越来越旺,我们商家的生意更好了。”提起机房街的变化,附近的商户和居民纷纷“点赞”。

记者在机房街看到,新铺的路面干净平整,车辆、行人通行顺畅。负责机房街提升改造现场施工的项目经理彭江磊介绍,以前,机房街人行道步砖破损严重,部分路面坑洼不平,北侧花坛年久失修。此次提升改造,他们将人行道步砖全部拆除,铺设透水混凝土和红色透水步砖。另外,整条街道增设75个花岗岩树穴,栽种75棵银杏树。

“这条路比较窄,以前路况不好。通过创文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这样的老街道变得平整、干净了,让群众出行更方便。”在机房街附近居住的市民郑慧敏说。

根据许昌市“四改一增”老街道提升改造实施方案,今年,市区计划提升改造老街道23条,机房街是其中之一。这23条老街道通过提升改造,将完善配套设施,实现“路平、灯明、草绿、水畅、规范、整洁、美观”的目标,方便居民生活和出行。

中心城区环境提升改造是创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街道换新貌,不仅提升了中心城区的“颜值”和气质,而且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

补齐短板,老旧小区换“新装”

城市发展得好不好,除了要看高楼、广场这些“面子”外,还要看老旧小区这种不起眼儿的“里子”。

位于市区延安路的延中小区建于1998年。经历岁月侵蚀,该小区楼房墙皮脱落,电线如蛛网般密布。为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宜居度,我市实施了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作。延中小区通过提升改造彻底变了模样。9月1日,记者在延中小区看到,红色环形步道宽两米有余,围墙旁有各种绿化树和健身器材,墙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国故事彩绘。该小区不仅设有“四点半课堂”和儿童游乐场,还有一段文化长廊。提升改造后的延中小区已“脱胎换骨”。

想住得更舒心,不仅要提升居住环境,还要加强管理。延中小区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出台了文明公约。2019年,该小区被评为“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先进单位”。“我们院里安装了健身器材,规划了停车位,还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你看,现在院里井井有条、干干净净,居民住得很舒心!院门口原本是一处拆迁工地,被附近居民开辟成了‘小菜园’,卫生比较差,现在被改造成了停车场和篮球场。群众有了健身、停车的地方,都很满意。”在位于建安区许由街道办事处利民社区的利民路50号院内,居民贾亚飞满面笑容地对记者说。

对于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三无楼院”,许由街道办事处探索出了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方法。针对辖区43个“三无楼院”,许由街道办事处7个城市社区党支部牵头选出业主代表,成立业主委员会,实行“党建+自治”模式,引导居民由“靠社区管”向“民主自治”转变。其中,文翰社区党支部按照“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基层自治、业主参与”的思路,细化网格体系,先后组织7个“三无楼院”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建设“特色楼栋”、规划停车位、粉刷墙体等,让居民真切体会到创文的成效和变化。

近年来,我市不断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上下功夫,城市更加美丽宜居、更具气质内涵、更富人文关怀。今日的许昌,已经成为居者心怡、来者心悦、宜居宜业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