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创建文明城 永远在路上

创文系列报道 创建惠民生,增强幸福感

饮食安心,使用公筷、公勺成“食”尚 □ 记者 张汉杰 文/图

8月31日,市民在市区一家餐厅用餐。餐厅温馨提示食客使用公筷、公勺。

(二)

核心提示

用餐环境越来越舒适,使用公筷、公勺逐渐成为“食”尚,“透明厨房”覆盖率达到100%,“光盘行动”带来健康饮食习惯……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市民的用餐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市民吃得更加舒心、安心、放心。

公式 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

“服务员,添一双公筷、一个公勺。”8月31日中午,在市区察院西街筋麦郎饸饹面馆,市民乔慧娟点完菜,向服务员提出添一双公筷、一个公勺。她说,使用公筷、公勺既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健康负责。

今年8月初,我市发出“公筷公勺·文明用餐”行动倡议书,倡议大家做“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的践行者,做“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的推广者,做“公筷公勺·文明用餐”的推动者。如今,像乔慧娟这样主动践行“公筷公勺”健康生活方式的市民越来越多,文明用餐正逐渐成为新风尚。

当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饭店、餐馆发现,不少饭店、餐馆内摆放着“文明用餐”宣传牌,墙上张贴着“文明用餐、使用公筷公勺”宣传画。

在市区文峰路中段椒巷里特色餐厅,记者看到,大部分菜品上桌前配有公筷,汤水类会配一个公勺。服务员主动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该餐厅负责人刘婷表示:“我们会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并使用公筷、公勺。”

当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家庭也使用公筷、公勺,或者采用分餐制。“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家人养成了分餐的习惯,开始不适应,现在成了分餐制的倡导者。”今年66岁的王阿姨告诉记者。王阿姨住在市区五一路鸿业花园小区,家里有5口人。以前,为了让家人多吃点儿,她做饭时总会多做点儿,造成浪费。吃饭时,家人之间为了让彼此多吃点儿,总是不停地互相夹菜。“分餐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分餐制不仅可以减少各种疾病交叉感染的机会,而且可以合理搭配菜品,保证营养均衡和饮食健康,减少浪费,真是一举多得。”王阿姨说。

“明厨亮灶”,让市民吃得更安心

“我经常在外面吃饭,发现许昌的‘透明厨房’越来越多了。”当日中午,在市区古槐街一家卖擀面皮的餐饮店,食客冯欣然对记者说,顾客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厨师的操作过程,吃起来当然放心。

“3年前我们店刚开始营业时,顾客看不到后厨。去年年底,我们店按照我市‘明厨亮灶’工程的要求进行改造后,顾客反映环境好了,吃着更放心。而且,顾客越来越多。”该店负责人刘鹏飞告诉记者。

“明厨亮灶”,指餐饮服务单位采用隔断矮墙、透明玻璃幕墙、视频显示、网络展示等方式,将餐饮加工过程展现给消费者,主动接受公众监督,被称为“看得见的食品安全”。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我市持续推进“明厨亮灶”工程建设,让食品安全可视化,为顾客营造更好的就餐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餐饮服务单位13155家,“透明厨房”覆盖率达到100%。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专员陈贯宇表示,实施“明厨亮灶”工程,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力保障了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除此之外,为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减少餐饮环节的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切断“口口相传”的疾病传染途径,倡导文明、健康、卫生的用餐方式,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市文明办要求,迅速行动,多举措开展“文明餐桌,公筷公勺”行动。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及建安区出动执法人员3015人次,张贴宣传画9980张,发放桌贴、桌牌27000个。

“食品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陈贯宇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巩固和深化工作成果,让食品质量持续改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人民群众持续受益,确保全市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光盘行动”,让市民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先生,你们4个人点5个菜就够了,我们店的菜量比较大。”当日,在市区古槐街许巷里老房子餐厅,服务员这样提醒顾客。记者注意到,该餐厅内悬挂着“光盘行动”宣传标语,服务员会提醒顾客适量点餐。

该店前厅负责人张莉敏告诉记者,该店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在每张桌子上都张贴了“光盘光荣”标语,同时对服务员加强培训,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并根据顾客人数进行推荐。饭后,服务员会提醒顾客打包,并提供免费打包餐盒。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八一路东段的椒大师火锅店。记者看到,前来就餐的市民络绎不绝。每当客人点菜时,记者都会听到服务员这样提醒:“你们点的菜够吃了。”据这家火锅店的负责人王新东介绍,现在,前来就餐的客人点菜时,服务员都会提醒客人按需点菜,以免造成浪费。该店还要求服务员主动提醒客人打包,并提供免费环保袋。

“‘光盘行动’就是好。现在去饭店吃饭,不仅避免了浪费,而且让很多人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当日,和朋友一起在该店用餐的市民孙国鑫说。

“你看,我们6个人点了7个菜,4个素菜、3个荤菜,全部吃光了。”孙国鑫的老朋友常耀峰笑呵呵地说,“现在人们营养过剩,不如多吃些清淡的。健康是吃出来的。”

“对,健康是吃出来的。以前,我们6个人吃饭最少点12个菜,而且荤菜占一大半。”孙国鑫赞同老朋友的说法。“现在,除了应酬外,为了健康,我非常重视荤素搭配,避免浪费。”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市民认真践行“光盘行动”,不仅形成了“拒绝浪费、节约就餐”的良好风气,而且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