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李启东 朱峰钦
中医外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规律的临床学科。襄城县的纪氏中医外科疗法严格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对于疮疡、骨髓炎、股骨头坏死、强脊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019年,纪氏中医外科疗法入选许昌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8月20日,记者赶赴襄城对此进行了采访。
从方经历百余年
8月20日下午,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在襄城县双庙乡染房杨村纪庄卫生室,雨水挡不住问诊者的脚步。
今年51岁的纪氏中医外科疗法传承人纪洪收端坐在正堂把脉诊断,然后迅速开出药方。一个患者站起,另一个患者迅速坐下。
在为患者诊断的间隙,纪洪收介绍了纪氏中医外科疗法的传承情况。
“纪家中医骨病外科从方经历百余年,代代相传。”纪洪收介绍,救死扶伤、崇尚医德为其家族的祖训。他的祖上在清代便开设医馆,看病舍药。
新中国成立后,纪家中医骨病外科第四代传人纪万玉从事骨病诊治,享誉一方。他乐善好施,常常捐资助学。
纪洪收为第六代传人,在继承纪家中医骨病外科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医药理论成果,与时俱进,发展了纪家中医骨病外科疗法。
“治疗骨病,仅仅治疗骨头是不行的。”纪洪收说,中医讲究整体上辨证施治。经过不断学习,他将纪家中医骨病外科疗法改为纪氏中医外科疗法。目前,纪洪收将平生所学悉数传给其子纪海鹏。
主要针对骨痹、疮疡病症
纪洪收介绍,纪氏中医外科疗法严格遵循传统中医药理论,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断技艺,主要针对骨痹、疮疡病症进行辨证治疗。
纪氏中医认为,得骨病、骨痹多因卫外不固、素体虚弱、腠理空虚。“脾虚肾自亏,肾亏在骨病为先天外科骨病;风寒湿邪入侵致使气血痹阻不畅、筋脉失养,湿邪郁久化热为后天外科骨病。”纪洪收说,纪氏中医对此辨证施治,能调和营卫、固本培元。
对于痛痹,纪氏中医认为,多因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入人体,阻痹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疼痛加剧、屈伸不利、有冷感。治疗痛痹宜扶正祛邪、通络止痛。因外邪不同,故分别进行祛风、散寒、除湿。
对于疮疡,纪氏中医认为,疮疡分为阴阳两性,红肿热疼的为阳性疮疡。阳性疮疡多属于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产生的肿痛。病人正气不足,不能扶正,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热盛肉腐、肉腐为脓,从而形成疮疡。治疗此病,宜调和营卫、去腐生肌。
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
“我们要保护、传承、弘扬的是纪氏中医外科疗法的药膏传统制作工艺与配方,以及诊治病症的中医药理论。”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陈若军介绍,他们已经整理了纪氏中医外科疗法传承工艺与现代工艺的结合点,纪氏家族年青一代正逐步掌握纪氏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祖方成药的关键程序。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宣传推广纪氏中医外科疗法,定期举办纪氏中医外科疗法讲座,培养更多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传统中医药文化,让这一疗法服务更多患者。”陈若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