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交通秩序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窗口。
随着我市持续深入开展“创文”活动和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市区形成文明交通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社会共治的良好环境。
不按导向车道行驶、车窗抛物、不礼让行人、违法停车等交通违法痼疾在我市得到了很好的整治,城区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人们出行变得更加顺心。
8200多辆“小绿”,“叫好又叫座”
8月30日,市区大商新玛特对面的小游园旁,市民李伟将一辆“小绿”对准车桩上的锁止器,片刻就听到“还车成功”的提示语音。“附近商业繁华,私家车不好停。我喜欢骑着‘小绿’来胖东来生活广场购物,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借车,一小时之内不收费,还能锻炼身体。”李伟笑着说。
我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起步于2014年。2014年7月,一辆辆“身材”修长、“肤色”浅绿的公共自行车闯入人们的视野,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绿”。“小绿”骑行费用低,一小时内不收费。还车时,车主只需要将“小绿”推入锁止器,听到“还车成功”的提示语音就可以了。“小绿”一亮相,就在市区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绿旋风”。
如今,许昌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霞负责中央公园区域内部分“小绿”站点的维护。为了确保市民顺利借到整洁的车辆,她每天都要用抹布对所负责站点的“小绿”进行擦拭。中央公园内的绿道上,经常能看到骑着“小绿”游玩的市民。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色优先”的交通理念,修建了多处公共自行车专用绿道,让“小绿”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达八方。
在对居民出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我市以疏导交通为重点,提前规划,将“小绿”站点设在公交站、公园、超市、学校、大型小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周边,平均每450米设一个,形成闭合循环的交通网络,有效解决了“公交到不了、打车不划算、步行又嫌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市区共有350个‘小绿’站点,尽管由于个别站点目前受路段施工等因素影响暂停使用,但是我们随后会陆续恢复其运营。”许昌市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客服主管韩晓说,截至目前,许昌投放市区的“小绿”有8200多辆。其中,1000多辆处于循环维保状态,投放站点的有7000多辆。从2014年“小绿”运行至今,累计办卡量超过7.2万张,单日最高借还车次数超过7万次。
1014台公交车,60岁以上老年人办卡免费乘
8月30日上午,年近70岁的市民蔡女士在东城区空港新城小区门前的公交站点登上一辆11路双层巴士。她的目的地是胖东来时代广场。
上车后,她并没有投币,而是拿出放在兜儿里的公交敬老卡刷了一下。“现在出门真方便,我经常和小区的邻居坐公交车去购物。”蔡大妈开心地说,“许昌人的文明素质很高。座位比较紧张时,经常有人给我让座,让我很感动。”
老年人免费乘公交车这项惠民政策于2018年8月13日开始在我市实行。从这一天起,持有许昌市区(含魏都区、建安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居住证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公交敬老卡后,可免费乘坐市区城市公交车。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办理点递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现场照相、交安全乘车保险费(20元/年)后,就能领到公交敬老卡。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近日,开封市尉氏县朱曲镇周寨村的村民张根山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字样的锦旗送到长江国际调度室工作人员孙小慧手中,说:“真没想到手机还能找回来,太感谢你们了!”原来8月12日,老先生乘坐公交车来许昌就诊,不慎将挎包落在车上。车长李红军打扫卫生时捡到挎包,按照公司流程送到长江国际调度室进行登记,于是有了上面温馨的一幕。
8月31日,记者从许昌市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市区的公交车共有1014台,总线路达47条。每天奔驰在整洁道路上的公交车,成为不少市民低碳出行的首选。2014年,我市成为全省首批“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创建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公共交通事业作为政府主导、持续投入的公益事业,大力支持公共交通事业发展。
目前,我市的城市公交行业已形成“政府主导、国资参股、民企控股、特许经营、财政补贴、市场化运作”的全新经营模式,既保证了城市公交的公益属性,又以政府投入带动企业投资,调动了企业提质增效、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交通出行更文明,行人路上不添堵
如今,市区道路整洁,哪里出现了破损等问题,有关部门会及时维修,确保道路通行顺畅。
随着“创文”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许昌处处展现着文明之风:许昌图书馆开门前,人们自觉有序排队;公交车上,乘客礼让老人、孕妇等成为普遍现象;斑马线前,行人自觉不越线;马路上,私家车车主不乱抛垃圾;下雨天容易堵车,大家耐心等待,而不是乱按喇叭发泄狂躁的心情……
记者从市交通局、市公安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和文明出行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文明礼让、安全有序、畅通和谐的交通环境,对标达标,常态化推进行业创建工作。
我市交通部门开展了道路运输市场非法营运专项整治工作,发放“规范营运、文明驾驶”宣传页3000余份,开展专项检查巡查30次。我市公安部门则从严整顿交通秩序,严查严管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大力提升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全力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交通文明不能单靠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也不能单靠志愿者街头执勤来监督,还需要每个人都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市民王奇认为,文明素养涉及城市形象。为了城市的良好形象,每名市民都应当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摒弃交通陋习,维护良好的城市交通秩序。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通过文明交通行动的持续开展和广泛的宣传警示教育,如今,市区道路上的不文明交通行为大幅减少,市民文明出行的意识大大增强,道路通行秩序进一步优化。
全民参与文明交通,人人皆享创建成果。随着我市进一步深化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加大整治力度,我们相信市区道路交通将会更加畅通、更加和谐、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