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近段时间,电影《八佰》火爆,四行仓库、谢晋元、524团3营等名词或名字让人们耳熟能详。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许昌保卫战中牺牲的英烈黄永淮,曾先后担任524团3营营长、524团团附等职,是谢晋元和“八百壮士”的直接领导。他们一起参加了淞沪会战,一同在十里洋场与日寇展开生死搏斗。
黄埔军校毕业,精锐部队任职
黄永淮1902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龙台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小时候患过天花,脸上留有疤痕,所以家乡人喊他‘黄麻子’。”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科科长张海涌说,黄永淮幼时在龙台乡小学念书,后来升入安岳县旧制中学学习,1926年在同族黄爵高等人的资助下考入黄埔军校。
1928年,黄永淮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团任见习排长。1929年,警卫团扩编为警卫旅,黄永淮升任连长。1931年,黄永淮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8师(以下简称88师),他仍任连长。
88师是当时国民党的一支精锐部队,由德国军事顾问参与整编、训练,并配备了M35型钢盔等德式装备。黄永淮在这样一支部队中任职,足见其能力很强。
鏖战上海滩,负伤撤离战场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88师赶赴上海,黄永淮同部队一起参战。战斗中,他英勇杀敌、战功卓著。1933年,黄永淮升任88师262旅524团3营营长。1934年,他被提拔为524团团附。1935年,黄永淮被授予中校军衔。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88师首先进入阵地与日军激战。黄永淮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然而,到了10月下旬,形势急转直下。主力部队撤退前,蒋介石要求88师留下一部分部队坚守闸北。88师师长孙元良准备派黄永淮带领部队坚守闸北。黄永淮在一线指挥作战时被一颗子弹从左眼角射入,受了重伤,被送入德国人开办的医院抢救。他的职务由262旅中校参谋主任谢晋元担任。谢晋元率部立即进入阵地,有了后来“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壮举。
血洒许昌城,英魂颂千古
黄永淮伤愈后,受同乡李如苍邀请到重庆,任训练班教育长。1942年,河南周家口地区(今周口市)警备司令吕公良(浙江省开化县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奉命以周家口警卫团为主力,组建了新编29师。该师由地方武装改编而成,急需补充各级干部。于是,黄永淮调任新编29师副师长。
黄永淮生活简朴,治军极严,练兵有方,是吕公良的得力助手。1944年3月,新编29师被派往许昌。当年4月30日,许昌保卫战打响,黄永淮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始终在一线指挥。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况不利于中国守军。一天傍晚,日军用坦克轰开了南城门。黄永淮的侄子黄正道当年22岁,是新编29师最年轻的连长。因为在战斗中负伤,他从南门撤退到天平街,碰上了赶往南门督战的黄永淮。他对侄子说:“正道,你应该在战场上拼杀,绝不可做有辱祖先的逃兵。”
经过一天的战斗,新编29师官兵伤亡惨重。晚上10时,报请上级批准后,吕公良宣布部队分两路突围。
突围途中,路过城东的烟墩郭村时,黄永淮不幸被俘。敌人将他押到于庄。他看到日军惨无人道地杀害中国战俘,十分恼怒,趁日军不备,夺过一支枪击毙一个日本兵,随后为国捐躯。
1944年10月2日,国民政府追授黄永淮为陆军少将。1945年,黄永淮的家属将其遗骨运回家乡重新安葬。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