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城事

□ 记者 孙学涛 通讯员 钟峰

“爱心大集”开市

9月1日上午,鄢陵县大马镇义女社区市场里人头攒动,在一个个摊位前,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当日,大马镇开展“爱心集市 小康同行”消费扶贫活动,当地党员干部和爱心人士、普通群众纷纷前来捧场。

牛丙安是大马镇太子岗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两年,在当地扶贫部门和驻村帮扶队员的帮助下,他种植芦荟。种植技艺提高了,芦荟产量上去了。如今,当地政府“搭台”,芦荟的售卖渠道多了。牛丙安一手捧着芦荟,一手拿着二维码,搁在一旁的手机不时传出收款成功的声音。

束建国是大马镇义女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年以来,他因残致贫,一度丧失生活的信心。当地扶贫干部获知情况后,对他家进行“六改一增”,同时对其进行“志智双扶”,让其在面粉加工厂务工。当日,他带着自己制作的石磨面粉参加消费扶贫活动,一个多小时卖了1000多元。“有了致富门路,浑身上下都有劲了!”束建国信心满满地说。

当日,鄢陵县直机关干部和大马镇的驻村第一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帮扶责任人成了“消费主力”。

大马镇党委书记刘会峰、镇长支彦伟、副镇长康向锋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购买贫困户的产品。

“看到这么多党员干部买贫困户的产品,我也想为扶贫事业出力!”义女社区爱心人士雷俊旺说,他买了5公斤柴鸡蛋、10公斤红薯粉条。“这些东西平时常吃,买贫困户的更有意义!”

大马镇扶贫办主任姬利介绍,当天,86户贫困户共卖出鸡、鹅、兔子、柴鸡蛋、蜂蜜、石磨面粉、手工陈醋、原浆酒、红薯粉条等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交易金额达3.88万元。

“消费扶贫活动采用大集的形式,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有助于形成常态化市场。”姬利说。

刘会峰说,通过这些常态化消费扶贫活动,使农产品不愁卖,激励贫困户通过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彻底消除坐等吃喝的懒惰思想,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激发了他们增产增收奔小康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