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大弓) 白露节气将至,眼下的天气虽然中午有点儿热,但是早晚多了些凉意,与夏天的炎热相比,有那么一点儿凉爽;与忙碌的春天相比,有那么一点儿悠闲;与萧条的冬季相比,又有那么一点儿恬静。据气象部门预报,本周剩下的几天我市无雨水光临,一直是晴好天气,洗车、晾晒都可以放心进行。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市气象台预报,我市今天晴天间多云,19℃到32℃;明天晴天间多云,20℃到32℃。这几天虽然没有降水,但是昼夜温差较大,体质不好的朋友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
“春捂秋冻”的民间经验告诉人们,这个时节要秋冻,即不要过早地添加衣物。因为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耐寒能力,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对低温的适应力。中医认为,处暑以后,气温逐渐由热转凉,自然界的阳气也开始收敛、闭藏,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意志需要秋冻来磨砺,浮躁的心灵也需要“收养”来沉静。
但是,秋冻并非人人皆宜。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能力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此外,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以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患者、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别再贪凉,谨防感冒
下周一将迎来白露节气。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开始转守为攻,所以大家要随时关注气温变化。最近几天,昼夜温差依然在10℃以上,市民要适度增减衣物,以防感冒发生。习惯热天在家打赤膊的男同胞们要注意,此时别再赤膊上阵了。
中医讲究顺应节气养生,所以从白露起暑热基本上已经褪去,凉意会越来越浓。虽然9月的某些日子气温仍然不低,但是人们不能再像夏天那样贪凉了。由于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在发生变化,对生冷食物的消化能力有所下降。所以,生活中要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