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践行嘱托争出彩

胡五岳接受河南广播电视台《对话中原》之“改革兴豫”系列访谈专访 畅谈“四个一百”专项行动、“无废城市”建设、教育综合改革等

改革创新 许君以昌

7月1日航拍的位于天宝西路与长春路交叉口的无废公园 记者 牛书培 摄

(上接3版)

【同期声】许昌市生态环境局魏都分局副局长杨鹏飞——不断完善建筑固废处理与应用产业链和生态体系,为许昌“无废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短片当中提到许昌正在致力于打造“无废城市”,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中共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去年,许昌被国家确定为中原城市群唯一一个“无废城市”试点。这也是我们建设“宜居之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在推进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我们的想法是“三个一”,即制定一套标准、探索一种模式、落地一个产业。

所谓“制定一套标准”,涉及一个改革——标准的改革。业主、建筑商是愿意固体废物循环使用的,因为比使用新沙子、新水泥成本更低。但要用这个固体废物作为建筑填充料,必须由主管部门同意。这就涉及一个准入门槛和建设标准问题,需要相应的主管部门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比如说修路,要由交通部门制定一套修路的标准,允许使用固体废物作为填充料,再掺一些新的水泥、沙子进行建设。部门制定标准就涉及改革。目前来看,我们在省委改革办指导下,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改革探索,目前已经在道路修建、住房修建等方面制定出了一套地方标准。这也在全国走在了前列。

第二个是“探索一种模式”。如果说制定标准是改革,探索模式就是创新。固体废物利用,要从评估、拆迁、处理、运用,整个形成一个闭环。它的运作模式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由市场主体去运作。这在过去没有过,需要创新,需要建立一种运作模式。我们也已经进行了实验。

第三个是“落地一个产业”。从固体废物的产生,到固体废物处理装备制造,再到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服务,从生产设备制造到服务形成一个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三个一”的既定目标,加大探索力度,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积累经验,探索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模式。

主持人:许昌作为中原城市群唯一的试点城市,这次又走在了前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许昌的这个试点,它的做法有一些创新性。它从标准开始,形成一套模式,最后能够落地一个产业。这不光是绿色,它还强调发展。我觉得,这应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正文】许昌市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努力探索“宜居之城”建设新路径,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许昌也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河南省教育改革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正文】9月1日,许昌市区中小学迎来开学季,市许都路小学的广大师生返回环境优美的校园,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与工作。这所学校于2019年秋季投入使用,填补了东城区西部没有公办学校的空白,使片区内居民小区700多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同期声】家长马京晶——是名校办学,我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对这个新学校,我们还是比较认可的。

【正文】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许昌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校长,加快实现专家办学;实施跨层级代管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许昌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教师专项激励,对教师实行县管校聘,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教育问题牵涉许许多多的家庭,也是我们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根基和基础。我想请问胡书记,许昌在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做法呢?

中共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对老百姓来说,孩子就近上学、上好学校,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作为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疾苦、人民的期盼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自2017年开始,许昌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实行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实现教育供给资源的一次大突破,让许昌的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学、上好学校。通过3年努力,市、县两级共投入了100亿元,新增学位17.2万个,许昌孩子在家门口上学的目标初步实现。

但是,我们也发现还存在大班额、入学难的问题,特别是上好学校的问题仍然突出。我们就感到,除了硬件上的突破外,还要进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调动校长、教师、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通过教育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为了提高学校管理者的水平,让校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上,许昌市对校长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具体是什么样的一种改革呢?

中共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长期以来,学校校长行政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原先,小学、中学校长都定的有级别,他们的精力就不会完全放在教育教学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行了去行政化,实行职级制改革。去年,许昌挑了27名校长进行职级制改革,让校长真正集中精力办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一些教育专家直接从普通教师当上了校长。通过补充这些新生力量,专业人办专业事,有力地推动了教育质量提高。

主持人:好。陈教授,教育改革一直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您怎么看待许昌的这些做法?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职级制改革,让校长跟行政级别脱钩,让搞教育的人专心去搞教育,不要老想着行政级别提升的事儿。我觉得,这一点恐怕不光是现在搞的基础教育,我们的高校其他教育,都可以去行政化。这个改革对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非常重要。

主持人:陈教授,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对许昌市下一步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您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耀:现在,各级都在谋划“十四五”发展,“十四五”发展也一定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高质量发展,其实就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觉得,今天“改革创新”的主题非常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这个创新,除了体制机制创新外,还有科技创新。许昌是河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科技创新上还有非常大的潜力,要继续努力。在科技创新上,我提一个建议,能够成立一个先进制造业研究院,作为科技创新的研究机构和重要支撑。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节目,给大家梳理了许昌进行高质量发展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方面。胡书记,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许昌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有着明确要求,那就是为全省探索路径、打造样板。担子重吗?下一步如何落实呢?

中共许昌市委书记胡五岳:许昌担子非常重。要实现探索路径、打造样板这个目标,除了改革外别无他途。总书记去年9月份视察河南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通过改革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教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用新发展理念来武装头脑,大胆探索、克难攻坚,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贡献许昌力量。

据河南广播电视台《对话中原》

连连看

名词解释

1.“无废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2.“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部署,切实解决我市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促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四个一百”专项行动,即市级领导联系服务100家重点工业企业、市县领导联系服务100个工业重点项目、100家企业银企对接、100家企业化解担保链风险。

3.基础教育提升三年攻坚计划:到2019年年底,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不少于200所(其中,中心城区30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不少于100所(其中,中心城区50所),重点打造10所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含3所市属公办高中),创建50所精品学校。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省率先普及学前教育,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构建“互联网+”智慧教育体系,使我市基础教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