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时,我们两个人正在清理河面的落叶,听到‘扑通’一声响下意识地回头看,瞅见一个人正在河里扑腾……”9月5日,57岁的申克选对记者说。
申克选与韩海灿都是护城河上的护河工。9月4日,一名老人不慎落入护城河。他们和负责护城河管理的市市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护城河养护中心经理姜晨龙一起将老人救出。其见义勇为的举动赢得了众人点赞。
□ 记者 毛迎
老人不慎落入护城河,水深岸陡情况危急
秋日的护城河,河水清澈、波澜不惊,岸边的树木飘下片片落叶。在市健康路小学门前的北护城河里,申克选与韩海灿站在打捞船上,握着长长的竹竿,用绑在竹竿顶端的网兜将枯枝和落叶打捞到船上。
“当天,他们两人在这里打捞落叶。老人的落水地点在许昌市人民医院门前的护城河新北桥东南侧,离这里有二三十米远。”9月5日上午,姜晨龙指着不远处的新北桥对记者说。
9月4日10时许,正在打捞漂浮物的申克选与韩海灿听到响声,发现老人落水,一边开着船往老人身边赶,一边呼救。姜晨龙听到呼救声,从岸边拿起一个救生圈向老人飞奔过去。“护城河的北岸有护栏,南岸是西湖公园,岸边有叠石景观。老人是在南岸落水的,河岸陡峭,且落水点是深水区,从岸上很难施救,情况非常危急。”姜晨龙说。为了尽快帮老人脱离险境,他扔给老人一个救生圈。遗憾的是,老人由于慌乱且体力不支,没有抓牢救生圈。
两人合力,将落水老人拉上打捞船
“凑巧了,我们在附近……”回想起那一幕,姜晨龙感叹这“不幸中的万幸”。
此时此刻,申克选与韩海灿已经将打捞船开了过来。两人先用打捞网上长长的竹竿支撑着老人,让她漂浮在水面上,然后拉竹竿,让老人慢慢向船靠近。
“船体接近老人的时候,我赶紧丢下竹竿趴在船舷上拉住她的右手。”申克选说。韩海灿也急忙丢下竹竿,扑过来抓住老人的左手。两人一起用力将老人拉到船上。
“老人显然是受到了惊吓,加上在水里扑腾了一阵,体力不支,被救上船后我们问她什么她都不回答,身体非常虚弱。”韩海灿说。
在申克选与韩海灿争分夺秒地对老人施救的同时,姜晨龙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老人满头白发,年纪很大了,获救后肯定需要医生进行专业的急救,所以我先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拨打110是考虑到老人身边没有家属陪同,需要警方确定老人的身份,以便通知她的家人。”姜晨龙说。
老人转危为安,施救者赢得赞誉
老人获救后,申克选与韩海灿将船开到清虚桥附近的码头旁。120急救车很快到达,众人联手将老人抬上岸,将其送往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我们把她从水中往外拉的时候,注意到她的手上有刚刚输液后留下的医用胶布。老人可能身体本来就不好,又掉到河里,如果不是我们凑巧在附近工作,救援及时,后果不堪设想。”韩海灿说。
9月6日,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落水老人年近八旬,魏都区人,被送往医院后经过救治已脱离危险。
申克选与韩海灿在护城河中救人的画面被人用手机记录了下来。这两天,这段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网友对两人的义举纷纷点赞。
市护城河管理中心主任李鑫表示,老人不慎落水后,幸亏被该中心的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且打捞船就在附近作业,大家齐心协力把老人救了上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工作人员开展了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对于勇救落水者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表彰,营造人人崇尚见义勇为的浓厚氛围。”李鑫说。
打捞船、“小红船”,关键时刻变成救生船
护河工从护城河中救起落水者,这样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2018年3月28日8时许,一名女子在护城河春秋桥东北侧落水,水深3米,情况危急。护城河上的“小红船”——“采莲号”“许由号”赶紧向落水女子驶去。与此同时,桥底下的一艘水草打捞船也开了过去。打捞船最先赶到落水点,船工鲁宝明和韩明安将竹竿伸向落水者。
水中的女子扑通几下,很快没了力气,一直向下沉,看到竹竿一把抓住。打捞船拖着她向岸边驶去。这时,“采莲号”“许由号”上的工作人员向河中抛下救生圈,让女子不再继续下沉。女子由河中央慢慢移到北岸护坡区域。该区域的水不是太深,“采莲号”上的船员陈佳赶紧跳下水,抱起女子,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女子托到“采莲号”上。女子处于半昏迷状态。船员们清理她口鼻中的杂物,拍打其后背,帮其恢复意识。被送往医院后,该女子转危为安。
在这次救援中,打捞船船工表现优异。鲁宝明说,遇到人员落水的紧急状况,打捞船会变成救生船。打捞船机动灵活,如果落水点距离较近,能够迅速到达,快速抢救。
“小红船”船员有两个身份,平时是船员,危急时刻是救生员。船员们组成了水上公交救援队,定期组织水上应急救援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积累了丰富的水上救援经验。
据了解,我市的水上公交救援队、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和河道护河工都开展有水上应急救援培训,为市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除此之外,市护城河管理中心还在河边投放了80个救生圈,每条打捞船上都配备有救生圈,并安排人员不间断巡视。但护城河全长5.3公里,安全防范工作压力依然较大。市民在河畔游玩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谨防溺水事件发生。
■记者手记
□ 记者 毛迎
“本能”施救,体现城市向上向善的文明底蕴
采访9月4日发生在护城河上的救人事件,记者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凑巧”。
无论是最先飞奔到现场抛出救生圈救人的姜晨龙,还是驾驶打捞船快速施救的申克选、韩海灿,都说“凑巧”看到了这一幕。对于救人一事,他们没有说任何豪言壮语,只是认为自己“凑巧”遇到,上前施救是理所当然的事。不需要考虑,也没有犹豫,这是一种“本能”。
见人有难,“本能”施救,这不仅体现了救人者善良、勇敢的品质,而且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许昌不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带来的向上向善之风。
“凑巧”背后,是众多有爱心的许昌人。他们也许是打捞船上的护河工,也许是“小红船”上的船员,平日为各自的工作忙碌着。当遇到突发状况,他们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市民的素质,决定了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典型。急流中勇救落水者的襄城县农民张乐卡,在甘肃省金昌市从冰窟中救人的襄城县库庄镇刘庄村村民常军广相继登上中国好人榜;鄢陵县“忠义父子”刘兴元、刘贺龙在河北省文安县冰河救人扬美名,当选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这些先进典型树立起了新时代的道德标杆,在莲城大地上营造出了“见贤思齐学楷模、崇德向善做好人”的浓郁氛围。
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好人层出不穷的同时,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护城河沿岸共投放80个救生圈,“小红船”、打捞船危急时刻都变成了救生船……这些细节,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
“凑巧”背后,是向上向善正能量的大力“托举”,也是各个部门密切配合、为市民密织“安全网”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