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王宇的大学梦

□ 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乔朝阳

王宇高兴地展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记者 王志鹏 摄

一个梦想,两个梦想……14亿个梦想,汇聚成浩瀚的梦想海洋。有梦才有希望,建安区苏桥镇东张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女孩儿王宇,在扶贫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通过刻苦学习,考上了大学,圆了大学梦。

家庭虽困难,但有扶贫好政策

9月5日10时许,记者赶到王宇家。这个院子虽然不大,房子只有一层,但所有墙壁都被粉刷一新,水泥地面平整、干净。不一会儿,东张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于智立就用车载着王宇回来了。王宇去建安区填了“2020年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申请表。

记者了解到,王宇的爷爷王和今年75岁,身体还算可以。其奶奶马留英71岁,患有脑梗死,无劳动能力。王和的儿子、儿媳2013年外出打工后失联,留下4个孩子靠老人照顾。

王宇的弟弟王子博(15岁),言语一级残疾,不能正常说话,享受残疾人补贴;大妹妹王惠妍(13岁),沉默寡言;小妹妹王子妍(8岁)在上小学,学习成绩比较好。

说起家里的情况,王和不禁老泪纵横:“子博15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服,生活不能自理。惠妍由于经常和子博一起玩,可能是受到子博的影响,现在也不说话了。这俩孩子由于学习能力差,成绩不好,现在还在上小学。要不是党的政策好,俺家都不知道咋过。除了各种补助外,镇、村还帮俺家翻新、扩建了房子,镇卫生院副院长梁艳红定期来家里给我们看病、送药、送衣物。”

受帮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于智立告诉记者,东张社区被列为许昌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点指导村后,市委组织部、建安区委分包东张社区的领导多次到东张社区调研,督促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十分关注王和家的情况,并提出具体工作安排。市、区两级扶贫办也给予王和家很多支持。王宇上中学时享受教育补助,3个上小学的弟弟、妹妹也享受教育补助。全家6口人都享受低保金,还享受企业带贫、残疾人补助、电费减免、免费供药等政策。

苏桥镇党委书记孙晓辉得知王宇学习刻苦、想上大学,就积极联系了两家爱心企业帮扶王和一家。“嘉戊实业”董事长马利超每季度资助王和家庭生活费2000元,直至王宇大学毕业。“上瑞置业”每季度资助王和家庭生活费2000元,直至王宇就业。目前,王和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隐形的翅膀”助力梦想成真

记者走进王宇的小屋,发现她的屋里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鞋,几件朴素的衣服堆在椅子上,连个像样的衣柜都没有。王宇告诉记者,她在建安区二高高三(11)班上学,梦想着考上大学。由于家里经济条件差,她没上过辅导班,全靠自己上课认真听,课后用功学。

王宇说:“孙伯伯(孙晓辉)听说我高考考了485分(文科),超过二本线20分,就赶紧跑到俺家,用车拉着我到市区找专业的老师帮忙填报志愿。老师觉得我的分数不高,就帮我选了两所录取分数不太高的民办高校。”考虑到民办高校学费比较高,为了帮王宇圆大学梦,孙晓辉积极找爱心企业帮忙。最终,“嘉戊实业”答应每年为王宇提供19000元助学金。

8月30日,王宇接到电话,对方通知她被信阳学院外语系录取了。王宇的学费为每年14600元,再加上住宿费、书费等,一年需要交17300元。

9月3日,王宇打电话告诉记者,建安区委和区总工会的领导到家里,给她送来5000元金秋助学金;同时,“嘉戊实业”董事长马利超也送来19000元。

采访当日,王宇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拿着录取通知书,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歌是《隐形的翅膀》。因为,她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一个翅膀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另一个翅膀是爱心人士的帮助。正是这两个翅膀,助她起飞,帮她圆梦!“我希望大学毕业以后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用我所学的知识教好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