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好大一棵树·分类

古槐依山而立 背靠闯王峡

禹州市鸠山镇魏井村的古槐 记者 李嘉 摄

好大一棵树

第98期

树种:国槐

树龄:400余年

地址:禹州市鸠山镇魏井村

□ 记者 李嘉

四面环山的魏井村位于禹州市鸠山镇政府西北5公里处,村域面积10平方公里,北临登封,西靠汝州,南接涌泉河,东望金盆水库。这里属豫西山区伏牛山系,远近闻名的闯王峡就在其中。本期要探访的这棵树龄400余年的槐树就在闯王峡附近。

挺立峭壁旁 风景美如画

禹州市鸠山镇魏井村地处深山,有青山、有绿水,是个颐养天年的好地方。记者一行驾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村中,见到一位村民正在屋前的空地上摘取一堆树枝上的绿叶。

“这是杜仲,全身是宝。杜仲的叶子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还可以抗衰老。这些树叶是早上去山里摘来的。”村民李留根说,附近的村民自古有种植、加工药材的传统,而且魏井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药材集散地,周边种有杜仲、药用木瓜、山茱萸、金银花、药用牡丹等植株。这以前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

之后,记者一行沿着山路继续向前。山路修在峭壁上,两侧植被茂密,远近的群山壁立千仞、巍峨壮丽。车子拐过一处急弯,一棵粗壮的老槐树跃然眼前。这棵老槐树很“豪横”,长在峭壁旁。村民说,当初修路时,为了保护老槐树,他们特意使这条路拐了个小弯。

大槐树的树干黝黑、粗壮,部分树干中空。几根树枝倔强地挺向天空,像倒扣的龙爪。树干上生出不少新枝条,让老槐树顶部显得枝繁叶茂。枝叶随风摇曳,树荫笼罩着附近的路面。

背靠闯王峡 风景秀丽景点多

老槐树一旁的峭壁下就是远近闻明的闯王峡。传说,当年李闯王的军队行至此处,被群山拦住去路,停滞不前。闯王举棋不定,不知是退还是进。此时,天上飞来几只鸟,在闯王的头顶盘旋,齐声大叫:要闯!要闯!闻听此语,李闯王当即下定决心,扬鞭催马,带领大军翻山而去。于是,这条峡谷就有了“闯王峡”这个名号。

闯王峡西侧的山叫老羊山,东侧是大鸿寨的摘星楼,南方的大山叫坷垃垛。初入峡谷,山体几乎呈90度。山是石山,中下部植被稀疏,山顶覆盖着一层绿植。山脚至山腰裸露出来的山石呈赤红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尽显雄壮。

再往前走,峡谷底部出现一座水库,一池碧水像翡翠一样。2辆私家车停在路边的一处空地上。“这里太美了,还没有开发,我是听朋友说才带着家人慕名而来的。”家住禹州市区的陈先生说,这里巨石垒垛,野花盛开,非常漂亮。更难得的是,闯王峡的石头从山脚至山腰呈红色。山崖之上,鹰、龟、猴等各种石头造型活灵活现。“听说这里还有和尚洞、樊梨花台。我一会儿要去看看。”

魏井有古井 祖辈多从山西迁来

“我们村真的有一口老歪井,村子的名字也跟它有关。”下山时,李留根说,“老一辈人传说,曾有一家姓魏的人在此居住,后来搬走了;另一个传说是王莽撵刘秀,刘秀为了喝水,把井掰歪了。”

相传,明末大移民过程中,李氏、王氏、苏氏、蔡氏、魏氏先祖从山西大槐树下迁移至此。村内虽然陡坡、沟壑纵横,但中心地带水盈地沃,人们筑山寨以避乱,善耕勤作,读书育人,开垦土地。后来,魏氏迁居他乡,只有李氏、王氏、苏氏、蔡氏留居下来,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魏井古村落。

返程时,记者一行来到魏井村大牡丹坪自然村。这里的建筑错落有致,大多为砖石结构,风格古朴典雅。据村民说,魏井村的几个自然村偏僻难寻,以前因为交通不便,所以传统建筑皆保存完好。

据了解,早年,魏井村几个自然村的民房布局多为依山而建,多为土垌、草房、石垌。村内古民居保存完好,而且传统住宅多为平房,采用对称布局和房间组成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形式。特别是有名的苏氏、蔡氏等大户的四合院,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前房、门厅一般为原石垒券,窗雕、门雕栩栩如生,体现了“枕山环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