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关注

资助贫困生,请学生吃鸡腿

三尺讲台,默默耕耘 立德树人,托举希望

昨日,全市329位优秀教师和29个单位受表彰

两位青年教师展示荣誉证书。 记者 张莉莉 摄

核心提示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感恩的季节。9月8日,我市召开庆祝第36个教师节暨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推进大会,329位优秀教师和29个单位受到表彰。

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苦、坚守、奉献和幸福。本次大会上,我市集中表彰了郝留记等199位“许昌市优秀教师”、艾伟琳等20位“许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杨玉辉等10位“许昌市师德标兵”、党柏松等100位“许昌市师德先进个人”。

他们中既有在教学科研路上潜心探索、以特色方式育人的教学能手,又有心怀大爱、帮助困难学子圆梦的乡村教师。“一支粉笔染双鬓,三尺讲台度春秋。”他们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大会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默默耕耘在一线的优秀教师,倾听他们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 记者 张莉莉 张铮

她像妈妈一样赢得学生们的爱戴

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杨晓丽从教17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她就像妈妈一样亲。

2014年,她担任高一(20)班班主任,家访时了解到学生刘晨(化名)家境贫困,母亲常年卧病在床,全家靠父亲打煤球为生。当晚,她决定暗中资助这名学生。此后每个月,杨晓丽都会为刘晨的餐卡充值150元,坚持了一年。刘晨上高二时分到了别的班,杨晓丽叮嘱其班主任继续予以关照。直到刘晨高中毕业,她未向任何人提过“充卡”之事。

在平时的教学中,她宽严并济,留心观察每名学生。班里的女生感冒了,杨晓丽和她头抵头,用眼皮“摸”一下她的额头,确定其是否发烧。小小的举动令学生感到无比亲近和信任。

她的包里常常装着糖或者巧克力,随时送给情绪低落的学生“充电”。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劲头,杨晓丽自掏腰包请学生吃鸡腿一度成为美谈。这些激励轻松有效,令学生激动不已。

在2020年高考中,杨晓丽所带班级有两名学生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

春节期间冒险入村,为有特殊困难的学生送复习资料

他用心解决学生的高考“最担心”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襄城高中教师张献忠担任高三(2)班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在紧张备考的关键时期,学生在家,他为此忧心如焚。除了上好网络直播课外,他想尽快让学生拿到复习资料。春节期间,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他戴上口罩,骑着电动车4次入村,为有特殊困难的学生送上复习资料。截至高考前,他家访的足迹遍至襄城县16个乡镇。

为了应对高考期间的突发情况,高考前,他让每一名学生写出最担心的事情。他共收集到53条“最担心”,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逐条给学生讲解出现了各种情况怎么处理。高考期间,为避免出现学生遗失或者忘带证件的情况,他统一保管所有学生的准考证,每场考试前统一发放,考试后统一收回。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张献忠的学生冯倩菲以667分的成绩夺得许昌市文科第一名并被北京大学录取。全班39名学生被“985”“211”等名校录取,32名学生的成绩在600分以上。

扎根乡村,意识超前,率先使用PPT教学

他是全校师生眼中的电脑达人

杨占锋2000年从许昌师范毕业后走进建安区椹涧乡沟杨村,当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

“当时,学校不能住宿,我每天要骑自行车往返近20公里,从没迟到过。”杨占锋告诉记者,他不愿意让农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利用学校唯一的一部老式投影机,尝试用玻璃和塑料片制作幻灯片配合教学。学生的成绩大幅提升,他的创新做法受到校领导的表扬与家长的肯定。

后来,杨占锋被抽调到椹涧乡中心学校,开始长达18年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工作,但始终没有停下教学创新的脚步。他自费购买了一台电脑,刻苦钻研技术,成为学校的电脑高手。他一直思考怎样让高科技与教学融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于是,他自学PPT制作、白板使用、几何画板,搬进课堂后令学

生耳目一新,学生的学习劲头更足。他所带班级年年成绩优异,升学率居全乡前列。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多次受到相关部门表彰。2017年、2019年,他所带班级两次被评为“许昌市文明班级”。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纷纷开

她的眼睛里从来没有“差生”

现年52岁的韦凤针来自许昌市古槐街小学。自从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丰富多彩的课堂和天真无邪的孩子就成了她一生的迷恋和牵挂。

从教30多年来,她把心血和汗水献给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在三尺讲台上欣喜地看着一朵朵“小花”竞相绽放。

每届学生中总有调皮贪玩的,常常不交作业,学习缺乏主动性,小小的身体内藏着一股“我就这样,你能怎么着”的倔强劲儿。“对于这些学生,我从来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也不会采用高压态势。我深信,他们身上都有优点,等着我去发现。”对于这些学生,韦凤针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爱。她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谈心,了解问题的根源,为他们补习功课,走进他们的家庭,与他们的家人相约联动教育。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慢慢发生变化,成绩不断提高。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韦凤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回馈他们热情的赏识和鼓励。

“教育学生是一门大学问。我总认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韦凤针用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她先做到忘我工作、刻苦钻研;希望学生热爱劳动,她挑最脏、最累的活儿领着干;想让学生有创新思维,她积极研究新课标,利用各种教学平台,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近年来,她先后获得“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她的课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优质课,她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