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都区北大街道办事处西湖社区居住的楚留安老人,1929年8月出生于长葛市南席镇楚庄村。
9月7日,回忆过去,楚留安说:“1948年8月,村里号召参军,我第一个报名。”他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76年以副团级职务转业到许昌。
参军后,楚留安隶属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七十八师七十一团四连。1951年4月,楚留安与战友们一起坐上闷罐车,过鸭绿江到达朝鲜战场。
“我们到达朝鲜,先后参加了陆洋里战斗和平康战役。”楚留安回忆,当地的地形像马鞍,两边是山峰,中间有一条道路。我军的任务是守住山峰,阻挡敌人从中间通过。
楚留安所在排的任务是阻击敌人,不能让敌军对我军形成夹击之势。
“当时,每位战士都是抱着‘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与敌人决战的。”楚留安说,他们虽说是一个排,但人数比一个排的人数要多,有五六十人,并专门配备了两挺重机枪。敌军至少是一个连,有几辆坦克配合步兵进行攻击。
“在这场狙击战中,我们很好地狙击了敌人。除有两名战友被炮弹皮擦伤外,没有其他人员伤亡。相比而言,美军死伤得更多。这主要得益于我军的工事做得好。敌人进攻时,我们躲进隐蔽的工事内,居高临下,找准机会向敌人射击。”楚留安说,这次战斗中,一枚坦克炮弹在他不远处爆炸,导致其左耳听力受损,随后在医疗队的治疗下,听力才慢慢好转。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死亡随时可能发生。“一起参军并赴朝作战的我的本家哥哥楚金彪被无情的战火夺去了生命。”楚留安回忆,楚金彪和他同属于四连,楚金彪在9班,他在4班。在平康、金华、淮阳一线,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斗流峰打响。当时,我军在山坡上挖了工事,分成不同的防线。山沟里,有一波敌人向山上突袭。担任副班长的楚金彪带领两名战士狙击敌人,最终3个人都没有回来,尸体被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随后部队允许回家探亲。我先到楚金彪家里看望其父母。他的爹娘都是开明的人,说‘战场上,有人牺牲是避免不了的’。”
在朝鲜战场上,敌军用的是自动式武器,有制空权。我军虽然武器落后,但大家的战斗情绪都非常高,一心想着如何克服困难,消灭敌人。楚留安说,有一次,一个山头被敌军占领。师部一位老侦察员偷偷摸到敌哨前查看,发现敌人先站岗,然后坐岗,最后干脆睡着了。他一人俘虏了敌军两名哨兵。
“敌军的优势是武器先进。我们的优势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楚留安说,在朝鲜战场,他多次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
1953年,从朝鲜归国,楚留安被调到装甲兵第一坦克学校三营十连学习坦克驾驶技术,开始与坦克结缘,先后在坦克乘员第一教导团担任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参谋长等职,并于1976年转业到许昌工作。
采访中,92岁的楚留安老人神态安然,有些记忆细节需要慢慢回想。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军人的无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