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9岁高龄的乔全兴居住在市区解放路403仓库家属院。9月8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路边和几名市民聊天儿。
“我一入伍就是干部,当了副排长!”乔全兴自豪地说,他1931年出生在南阳市卧龙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南阳解放前,他给地主当过长工。1948年,南阳解放后村里成立农协,他高票当选为主席。1950年4月,因为成绩突出,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一年,抗美援朝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我动员同村15位青年一起报名参军。”乔全兴说,当时,虽然他的父亲已经年过六旬,他还是家里的独生子,但家里人十分支持他作出的决定。
乔全兴所在的部队是中南战区南阳517团。因为是农协主席,所以他一到部队就直接当了副排长。
1951年,乔全兴被调到南阳军分区暂八团当了一名政工干部,在长葛石固进行了两个月的军事训练后入朝。
在辽宁丹东,他所在的部队休整了一周,而后从东线进入朝鲜。“朝鲜松树林很多。白天,我们在松树林里休息,背包和帽子上插有松树枝,听到有敌机飞来,就趴在地上隐蔽。”他说,到了晚上,大家开始行军,一晚上要翻一座山。路上饿了,大家就吃炒面和压缩饼干,没有粮食吃时,就随手抓一把雪握成雪球填进肚子。
有一次,他们3个连的官兵住在一个大车库里,里面有3辆拉汽油的军车。美军飞机发现后投下炸弹把军车炸毁,车上的油桶到处乱滚。看到这种情况,3个连长拿出手枪站在车库门口,不准任何人外出或走动,不然被美军飞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部队规定,每行军3天,各个连队就要安排3名战士去营部领一次粮。有一次,战士们在去营部领粮时,被美军飞机发现。敌机投下炸弹,炸死20多名战友。”乔全兴说。
美军飞机离开后,乔全兴和战友们挖了一个大坑,把阵亡的战友埋在一起。说到这儿,乔全兴不禁失声痛哭。
还有一个晚上,敌机向地面上的队伍俯冲过来,打了一排机枪弹。乔全兴后背受了3处外伤,险些丧命。后来,部队总结出经验:在外行军时,房子不能住,桥头不能住。
1952年,乔全兴随部队回国。
“回国后,我先后在河南省军区军政干校和商丘步校学习,荣立三等功一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驻地在湖北孝感的15军135团7连任指导员。就是这支英雄部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乔全兴自豪地说。
1964年,周恩来总理发出部队要支援地方建设的号召,他就从连队指导员的岗位上转业到河南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工作,直到1992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