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地委 文/图
中风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脑血管疾病,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中风后,不少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等后遗症,在影响个人生存质量的同时,还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然而,记者在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加入专业康复的队伍,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康复治疗对降低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十分重要。中风发病半年之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段。在这段时间内,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要协同配合,打好中风康复‘攻坚战’。”该中心主任王永杰说。
9月11日,通过电话得知46岁的中风患者菅先生行动自如,可以言语清晰地和家人交流后,王永杰由衷地为其高兴。
此前,菅先生因中风、肺部感染,言语、吞咽、肢体功能出现障碍,且需要留置胃管、尿管。由于病情严重,菅先生急躁、易怒,出现睡眠障碍,经常骂人,护理难度极大。其家属束手无策,于是将其送入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治疗。
该中心医护人员耐心地给菅先生进行心理障碍、认知障碍、康复体位等护理、治疗。在为期两个月专业、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过程中,菅先生先拔除了尿管实现自主排尿,后拔除了胃管实现经口进食,能在床旁独立行走、进行简单的交流,最终顺利出院。菅先生出院后,该中心医护人员通过电话指导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一年后,菅先生活动、沟通已无障碍。
王永杰告诉记者,中风康复训练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3个阶段,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显著缓解其精神、言语、认知、记忆、心理、日常生活能力障碍。
中风康复训练重视早期进行,有的在患者发病24小时内就已介入。比如重症脑出血患者,在监测、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康复训练就已介入。
约51%的急性中风患者有吞咽障碍,经康复训练绝大多数症状能得到缓解。王永杰说,除了吞咽障碍外,急性中风患者还常伴有意识障碍。在不影响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医护人员会对其进行康复体位摆放和适量的关节活动,以防止肢体痉挛、关节受损等。为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医护人员会指导其进行主被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
在成立3年多的时间里,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帮助一批批中风患者回归家庭。王永杰说:“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人的全部生命潜能,就是康复的意义。数据显示,我国75%的中风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能力。通过一系列康复训练,帮助中风患者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其在康复路上尽自己的力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