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城事

从只有6名学生的教学点,到有215名学生的完全小学

“80后”校长王变变是怎么让学校“变”的?

王变变家庭荣获许昌市“最美家庭”称号。 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 张莉莉) 2016年春,禹州市花石镇观音堂小学仅剩2名教师、6名学生,濒临关停。“80后”教师王变变临危受命,接任观音堂小学校长一职。面对破烂不堪的校园和仅有的几名学生,王变变没有被吓倒。她相信事在人为,下决心把这所奄奄一息的学校救活。一年后,校园环境焕然一新。2019年,观音堂小学由教学点升格为完全小学,教学设施齐全,学生的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今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时,观音堂小学的学生达到215名。人们不禁问:王变变是怎么让这所学校变样的?近日,王变变夫妇双双荣获“2020许昌最美教师”称号。

出生于1986年的王变变2011年来到观音堂小学任教,对这所学校渐渐产生了感情。2016年春,老校长辞职,她毅然接过了重担。“农村的孩子上学太难了,我一定要把这所学校救活。”王变变垫资20多万元硬化地面,购置悬浮地板、窗帘、校园广播,与教师们利用周末批墙、刷漆、架线、安装水管。她把家里的电视机、打印机、电扇搬到学校供大家无偿使用。她上门劝说亲戚朋友把孩子送来上学。王变变教多个年级的多门课程,还动员已经退休的婆婆马彩峰到校义务任教。王变变的丈夫靳塬统在花石镇中心学校任教,课余时间到观音堂小学帮忙,2017年秋季干脆来这里支教,并成为义务“勤杂工”。为了照顾留守、贫困、残疾儿童,王变变和同事们放学后免费辅导他们做作业。

2017年3月,观音堂小学成为郑州轻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暑假,该校大学生到观音堂小学义务支教,与留守儿童共同度过七彩的假期。该校成立兴趣社团,开展踏青春游、六一晚会、植树、冬至包饺子、纪念毛泽东诞辰朗诵比赛、学雷锋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给师生搭建幸福生活的平台。

为了留住人才,她将自家新盖的楼房装修一新,配备空调、饮水机、热水器、抽油烟机等设备,免费提供给新入职的3位特岗教师及每年到学校支教的20余名大学生居住。她和家人则住进了老房子。

如今,人们走进观音堂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两层教学楼,外墙贴着白瓷砖,楼前的一小块空地被铺成了彩色,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教学楼内书声琅琅,俨然是现代化农村公立学校的景象。王变变告诉记者,观音堂小学现有6个年级共7个班215名学生,11名老师参与教学,已经达到极限,无法多收学生。

由于办学成绩突出,王变变被省内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先后荣获“禹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许昌市名校长”“出彩许昌青年”“2020许昌市最美教师”等称号。她的家庭获得许昌市“最美家庭”、许昌市“文明家庭”等称号。她所在的学校连年被评为“花石镇教育先进单位”“许昌市卫生先进单位”和“许昌市健康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