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

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许昌召开

探访“黄河鲲鹏” 感受“智造”魅力

□ 记者 王利辉 文/图

黄河鲲鹏生产基地的生产线

核心提示

这是“许昌速度”的体现: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从选址到投产仅用58天,刷新全省实体企业落地纪录。随着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在许昌落地,河南成为除了华为自有品牌外,全国首个生产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的省份。

继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被列入2020年郑州都市圈建设十大重点工程之后,9月中旬,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研讨会在许昌召开,省直有关部门、各地市有关部门及黄河鲲鹏生态合作伙伴等单位的150多人参会,共商黄河鲲鹏产业发展大计。这是“智造之都”的新动力,亦是跨越发展的新起点。

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为何选择落户许昌?

9月15日,在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A区生产基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身穿工作服的技术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一台台经过装配、质检等工序的“Huanghe”牌台式机整装待发。

“从2月10日开始,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我们全面恢复生产,全力扩大产能。”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文青说,时不我待,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立足河南、面向全国、让全世界有第二种选择”的发展目标,早日叫响黄河鲲鹏品牌。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A、B、C3个园区,拥有标准化生产车间12个,建起服务器、微型计算机生产线各3条,主板生产线1条,具备年产服务器36万台、微型计算机75万台、主板25万块的制造能力。

“选择河南,选择许昌,我相信没有错,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到许昌实地考察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情况后,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侯金龙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众多城市中,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能够花落许昌,首先,在于省委、省政府对许昌关心、支持;其次,在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该项目高度重视;最后,在于许昌在产业基础、配套能力、交通区位、营商环境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

近年来,许昌坚持“政府办好围墙外的事,企业办好围墙内的事”,致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行政审批事项在河南省最少,“放管服”改革始终走在河南省前列。在 2019 年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中,许昌的营商环境在所有省辖市中居第一位,吸引了包括华为公司、联想集团等世界 500 强、中国 500 强企业入驻。

这场产业发展盛会为何要在许昌开?

“从计算产业发展的趋势看,未来5年内,信创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鲲鹏展翅,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共赢计算新时代……”

研讨会上,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教授张晓昆、华为中国区智能计算业务部副部长陈超、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周黎等业界专家,围绕黄河鲲鹏产业发展及产品优势纷纷发言。

在此次会议上,专家学者形成共识:加快发展黄河鲲鹏计算产业,是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之举,是促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许昌作为郑州大都市区次中心城市,实现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要集全省之力加快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重点依托华为公司技术力量,加强计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聚合资源,持续创新,硬件制造和软件适配协同发力,在全国市场叫响黄河鲲鹏品牌。

“计算产业的‘大航海时代’,许昌正在抢占发展制高点。仅用58天就能推动黄河鲲鹏产品下线,创下我省实体企业落地纪录,是其中的精彩一笔。”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项目从选址、建设到投产,仅用58天——2019年12月30日,黄河鲲鹏服务器和台式机生产线投产暨首批产品交付。来到许昌的华为中国区智能计算机业务部总裁万志难掩兴奋,直言“许昌好”:“我们华为在全国其他地方,项目投产都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这里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未来的合作更有信心。”

许昌与华为公司是第一次接触吗?

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花落许昌,并不是许昌与华为公司第一次接触。事实上,许昌与华为公司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7年,市政府与华为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双方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华为(许昌)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地,目前正在智慧城市、平安建设、5G 产业发展方面开展有效合作。许继集团、北邮许昌基地等企业、科研机构,多年来也与华为公司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市委、市政府专门设立30亿元规模的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建设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许昌基地,致力于打造信息产业高地、人才洼地。华为公司对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的建设给予了全程指导。

可以说,在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方面,许昌有基础、有优势,更有克难攻坚、攻城拔寨的勇气和韧劲,必将推动黄河鲲鹏扶摇直上。

许昌如何助推黄河鲲鹏计算产业发展?

“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谁能抓住新兴重点产业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市发改委主任彭占亭介绍,在全市今年谋划的186个重点项目中,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项目占比超过50%。

在1月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市明确提出以产业为重点,加快打造“智造之都”。

2020年,全市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推动18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特别是要围绕重点新兴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力争“用3到5年时间培育6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许昌已投资6000万元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建设北邮许昌基地,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

许昌市与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及半导体所、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及许继集团、易华录公司、中标软件、众诚科技等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共识,加快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贤钊介绍,“鲲鹏潜伏黄河中,等待扶摇九万里”,黄河鲲鹏生产基地项目落户许昌,必将催生更强的创新能力,为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更多许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