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访古·分类

石羊街清真寺:别具一格的清代建筑

□ 记者 张莉莉 文/图

大殿内的木雕彩绘

石羊街清真寺的大门

襄城县石羊街清真寺在城关镇一带很有名,原因有两个:一是建筑古老,二是寺内有两棵树龄为数百年的古柏。2016年,该清真寺被核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月11日,记者到此进行了采访。

建于清顺治十三年

石羊街清真寺坐落在石羊街西侧,建筑古色古香,环境清幽,大门口立着一块文物保护标志牌。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寺占地面积约5.2亩,总建筑面积为1800平方米,卷棚、大殿、窑殿是主体建筑,现存清初以来石碑20通。

礼拜大殿是石羊街清真寺的核心部分,大门上高悬着宽2.3米、长3.3米的大型黑底涂金匾额,粗大的柱子上有涂金凸形阿拉伯文对联。走进礼拜大殿,眼前豁然开朗,穹顶立柱,可容300余人同时聚礼。柱托为青石莲花鼓式,梁架雕花彩绘,十分漂亮。“这个大殿原先是明成祖年间兵部尚书许廓的家祠。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石羊街回族群众集资将其改建成了清真寺,据说寺里收藏着土耳其宗教家手抄本《古兰经》。”这名工作人员自豪地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政府先后出资,于1985年、1989年对该寺进行了修缮,使这座古寺恢复了原貌。

不同时期的匾额很吸睛

该寺坐西朝东,有三进院落,布局严谨;殿堂、廊房造型别致,卷棚、大殿、窑殿三部分呈波浪式逐层升高,又泾渭分明地连为一体,看上去颇有气势。大殿门前的古柏有两人合抱粗。寺内工作人员说:“这两棵古柏有六七百年了,谁见了都会惊叹。”寺院的门楣上、明柱上悬挂着“西域真传”“实有真宰”“教化永存”“至诚无息”“理守清真”等不同时期的汉文匾额。在这些匾额中,年代最早的是大门口的“清真寺”匾额,立于康熙年间;年代最晚的是大殿内的阿拉伯文匾额,立于1920年。匾额上的字各有千秋,既有近代回族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左宝贵的题字,也有清光绪年间军务大臣宋庆等人的墨宝。在这些匾额的装点下,整个寺院庄严肃穆。

窑殿上圆下方,相传外形仿照南京净觉寺

大殿后边的窑殿属于双层砖石结构,上圆下方,相传其外形仿照了南京净觉寺。相关史料显示,石羊街清真寺的奠基者人称“舍太师”,名起灵,字蕴善,号云山,是我国清代伊斯兰教著名学者。他游学各地,曾先后受聘于许昌、北京、陈州、沧州等地任阿訇,倡导“遵经革俗”,其弟子有3000多人,著有《醒迷录》,晚年落户并卒、葬于襄城县。该寺遂成为许、宛、洛、平一带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