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关注

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许昌智造”如何助力郑州都市圈建设

9月20日拍摄的河南万里路桥集团许昌德通振动搅拌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局部 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9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在郑州都市圈建设这一宏伟蓝图中,“智造”成了许昌发展的关键词。那么,我市制造业的“底色”如何?“许昌智造”如何推动郑许一体化发展,助力郑州都市圈建设?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 记者 吕正子

以“智造”为关键词,三方面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强化产业升级

未来一段时间,包括“坚持‘共绘一张图’,提升整体实力能级;坚持‘共下一盘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共织一张网’,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坚持‘共算一本账’,促进生态共保共育;坚持‘共铆一股劲’,聚力推进项目建设”在内的“五个一”,将成为郑州都市圈的发展策略。

在这样一幅宏伟的蓝图中,“智造”是许昌发展的关键词。

我市的产业特色鲜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基础坚实,国民经济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拥有37个,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为93%左右,工业总量、工业竞争力均居全省第三位,培育了许继、森源、黄河、首山化工、远东传动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打造了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电梯、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有1567家,境内外主板上市企业有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有18家,中原股权企业挂牌企业突破800家。

为推动郑许一体化发展,市委、市政府立足许昌实际,坚持“立足许昌、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特别是立足制造业基础优势,大力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致力打造大都市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物流中心、临空产业基地。

那么,我市是如何以“许昌智造”推动郑许一体化发展,助力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文峰在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市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强化产业升级三方面来推动郑州都市圈产业联动发展。

高标准编制《许港产业带空间规划》

促进郑许间产业互补、错位、协同发展

9月18日上午,魏武大道上车辆川流不息。这里不仅有正在建设的郑许市域铁路,而且有正在紧张开展生产的工业企业。一块块浓缩高科技的电子元件在这里诞生,一台台先进的机械从这里下线。这里是许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9月初,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2020年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要推进许港产业带提质增效。《要点》指出,要加快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许昌生产基地、许昌远东传动轴汽车传动系统智能制造产业园、许昌生物医药产业园、长葛产业新城特色产业园、黄河旋风新材料加工用金刚石与制线装备产业园建设,谋划建设许昌综合保税区和中德产业园。

为推动郑许一体化,加强产业对接,我市高标准编制《许港产业带空间规划》,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打造许港产业带为重点,统筹郑许市域铁路许昌段11个站点及沿线产业规划,促进郑许间产业互补、错位、协同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抢抓郑州都市圈建设机遇,加快实施《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积极融入,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六个对接”。

把创新作为最强发展动能

召开科技创新大会,累计拿出3亿元重奖创新人才和企业

许港产业带的企业,生产车间旁都建有博士后工作站或实验室。这些设置在生产一线的科研机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这是许昌强化创新驱动的一个缩影。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我市把创新作为最强发展动能,以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每年召开高规格的科技创新大会,累计拿出3亿元重奖创新人才和企业;设立15亿元的“许昌英才基金”,引进创业创新人才(团队)74个、高层次人才788名,带动了一批高科技创新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生根。

今年,我市扎实开展2020创新年行动,深入落实“许昌英才计划”2.0版,把先进核心技术的引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与科研院所、知名院校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努力促进更多先进科技成果在许昌转移转化。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今年谋划实施九大新兴产业项目104个、总投资903.2亿元

许昌北站附近的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许港产业带的一家明星企业。9月18日上午,该公司的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许昌生产基地一派忙碌的景象。PC机生产车间内,几十名工人分列流水线两侧。他们手持工具、细心操作,生产出一台台huanghe牌电脑。服务器生产车间内,传输带载着一台台刚产出的成品送往仓库。

黄河科技集团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主管王文龙介绍,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支持下,黄河鲲鹏项目落地许昌,仅58天时间就建成投产。目前,该公司已建设3个园区12个标准化生产车间,建成服务器、微型计算机生产线各3条,主板生产线1条,可年产服务器36万台、微型计算机75万台、主板25万块。

黄河鲲鹏服务器和PC机许昌生产基地是2020年郑州都市圈建设十大重点工程之一。黄河鲲鹏项目是我市强化产业升级的代表项目。我市坚持扩大增量,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谋划了智能电力装备、高纯硅材料、5G等九大新兴产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6个千亿元量级产业集群。目前,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已达千亿元量级,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纳入第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许昌成为全省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集聚区之一。

同时,我市坚持优化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深入实施“三大改造”,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使传统优势产业有效嫁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拉长产业链,实现“老树发新芽”。今年,我市谋划实施九大新兴产业项目104个,总投资903.2亿元,19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车间),上云企业达到2240家。

我市将把产业对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强化创新引领,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许港产业带建设,努力打造“智造之都”,为郑州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