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辉 文/图
田地里,韭菜郁郁葱葱;田埂上,群众弯腰分拣……9月20日,禹州市山货回族乡韭菜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婶,忙着呢?”“嗯,基地的韭菜得抓紧时间收割。”62岁的张梅玲一边回答一边将一捆韭菜扎好。
张梅玲是路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满头的白发诉说着这些年的不易。前些年,因给她的老伴儿治病,本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2018年,张梅玲的老伴儿去世。她的儿媳手残疾,儿子在外打零工。
“国家的政策很好,但我们不能只靠救济生活。我总想做些什么,尽快摆脱贫困。”张梅玲说,山货回族乡韭菜种植基地给她提供了就业机会。
张梅玲所说的韭菜种植基地是山货回族乡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建立的。2019年6月,山货回族乡齐庄村党支部书记徐景祥到山东寿光参加党支部书记培训后,向乡里建议发展韭菜种植。“我们随后到有韭菜种植经验的禹州市苌庄乡杨疙瘩村考察韭菜种植项目,最终决定由齐庄村、路庄村建立韭菜种植基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山货回族乡乡长张逢源说。
齐庄村投入价值1万元的村集体固定资产,并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入股,最后共筹资5万元,流转土地38亩。“韭菜收益的20%归村集体,剩余的80%进行分红。我拿出5000元入了股。”该村脱贫户李书凯说。
路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天喜筹资3万元,还组织村干部到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了解行情,并向群众承诺3年后只收回本金,收益归村集体,最终以每亩7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1亩。
就这样,占地59亩的山货回族乡韭菜种植基地建了起来。他们从山东寿光请来蔬菜种植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近段时间,该基地的第一茬韭菜开始收割。
韭菜丰收,如何卖出去?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山货回族乡党委副书记陈豪亮与多部门对接,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与禹州市多家大型超市签订了合同。齐庄村与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城、路庄村与许昌中原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该基地已经以2.6元/公斤的均价出售韭菜近万公斤。
“我每天忙完家务就来择韭菜,有几十元收入,活儿不累。”张梅玲说,“日子会越过越好。”
“韭菜种植基地不但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增加了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收入。”路庄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陈笑说。
“产业扶贫有利于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目前,第一茬韭菜亩产1000公斤,超出预期,预计以后产量更高。我们有信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谈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张天喜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