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市区不少湿地呈现出美丽的秋色:洁白的荻花随风舞动,三两只红蜻蜓绕着残荷飞舞,黑水鸡等水鸟在芦苇丛中嬉戏、觅食……
水是生命之源,湿地丰富的水源供养了多样的生物,如植物、动物等。除了自然湿地外,许昌还有7个人工湿地。这些湿地在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营造的优美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7个人工湿地功能强大
9月20日,在位于建安区昌盛路与滨河路交叉口附近的清潩河三达人工湿地,大片芦苇随风摇曳,黄花鸢尾开着小黄花。不时,密密匝匝的芦苇丛中传出黑水鸡嘹亮的叫声。
一个人工湿地就是一个“污水处理厂”。以占地面积77亩的清潩河三达人工湿地为例,通过“泵站提升+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工艺,每天可处理3万吨污水。污水流入湿地,通过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等的物理作用和生物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净化。如这里的芦苇能够净化水质,黄花鸢尾能够抑制水体pH值,千屈菜、水葱、香蒲等能够吸收硫、汞等有害物质。
记者从我市水务部门了解到,如今,许昌已经有7个人工湿地。其中,长葛市有3个,建安区有1个,魏都区有1个,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有1个,市区清潩河橡胶二坝至许由路段有1个。这些人工湿地不仅有效地净化了污水,而且有很多水生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
让“水精灵”生活得更安适
一只黑水鸡“妈妈”站在洁白的荷花上,用嘴巴梳理着“宝宝”的羽毛……不一会儿,它领着两个“宝宝”在睡莲上跑来跑去。这样和谐的黑水鸡一家,9月15日出现在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
许昌湿地资源丰富,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上演的和谐一幕只是秋日里众多湿地景观的一个缩影。据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湿地公园西起长葛与新郑交界处,东至李河口水闸,总面积为626.8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392.2公顷。近年来,这里的野生植物由253种增加到304种;鸟类由保护前的88种增加到147种,其中22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市区的秋湖湿地公园、清潩河畔人工湿地等,同样是各种鸟类的乐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秋湖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名,原来位于秋湖湿地公园东南几公里的建安区将官池镇秋湖村一带。据明嘉靖《许州志》记载:“秋湖,在州东二十五里,一名东湖。湖本二合为一,潩水经其中,有鱼、虾、蚌、菱茨、莲、蒲之利……”
秋湖湿地环湖景观设计以“水韵莲城、生态之舞”为主题,着力打造集生态绿化、休闲运动、生态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湿地公园。站在秋湖湿地湖畔远眺,碧波如镜,白鹭翻飞,野鸭戏水。9月16日,记者在这里看到,有不少鸟类爱好者拿着望远镜在观测鸟类,也有人在拍摄美景。除了白鹭外,人们在这里还能看到夜鹭、池鹭等水鸟。
形成优美生态景观
“这几年,许昌的湿地建设得真不错,另外广场、公园也多,一到秋天处处是美景。大家拍摄外景婚纱照,一般在‘家门口’就搞定了。”9月16日下午,在秋湖湿地公园拍摄婚纱照的市民张先生说。在该公园内,记者看到五六对新人在各自摄影师的引导下,站在芦苇丛、草地等处,留下了幸福的合影。
最近,在市区清潩河前进桥橡胶坝附近游玩的市民发现,河道东岸,工人们每天都在紧张地施工。一条穿过芦苇丛、南北蜿蜒的木栈道已经初露“芳容”。今年,东城区水务局在清潩河(前进路至许由路)东岸增设了全长1.6公里的人工湿地栈道,其中木栈道长1385米,设有观景平台。
此外,位于建安区清潩河的三达人工湿地,建成了类似的人工湿地栈道。人工湿地不仅有效净化了污水,而且使砾石床景观和周边水系生态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人们走在栈道上面,可以欣赏两边的黄花鸢尾、芦苇等水生植物,倾听青蛙、水鸟等的“歌声”。
近年来,许昌打造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环境来之不易。大家应该增强保护意识,从不违规游泳垂钓、不在水系中洗涤物品等小事做起,让水更清、景更美,野生“水精灵”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