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翊飒) 9月21日,我市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9月22日,我们迎来了秋分节气。秋分过后,天气开始变冷,同时降雨量逐渐减少,天气干燥。未来几天,我市天气以多云为主。
今天最高气温26℃
“我市今天晴间多云,18℃到28℃。”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明天多云间阴天,18℃到28℃。”本周末,雨水与我市无缘,多云依旧是主角。本周六,最高气温26℃;本周日,最高气温27℃。
进入秋分节气后,在冷空气的推动下,最近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入秋,处于南方的杭州、武汉也感受到了秋凉习习。随着自然界的变化,外界致病的主要因素也开始由入秋时的温燥邪气转变为凉燥。
为了防止秋季凉燥伤人,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暖。初秋时节,天气刚刚转凉,我们还可以适当秋冻一下,但是秋分过后,就不要盲目秋冻了。尤其是那些本身阳气较弱的人,当自然界的阳气减弱的同时,自身的阳气不足就开始凸显出来,这时如果一味地盲目秋冻,很容易导致正气受损,外界邪气更容易损伤人体。所以秋分后,如果中午气温较高,待在太阳底下仍然可以穿短袖或薄长袖,但待在阴凉处或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衣物。
除了保暖之外,我们还可以在秋分时节适当地摄入一些温润的食物,来抵抗凉燥的邪气。比如:龙眼肉、杏仁、枣、南瓜、桃等食物。同时适当减少一些寒凉食物的摄入,尤其是冷饮等夏季常吃的解暑食物,防止寒邪直入脏腑导致胃肠不适。
夏去秋来,没必要刻意“贴秋膘”
秋季是一年中调养身体的好时节。于是,很多人想趁此时滋补下身体。夏季天气炎热,食欲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天气转凉胃口变好的时候,人们习惯多吃些肉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俗称“贴秋膘”。
但其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如今普通人基本上不存在营养不足的问题,若再多食用肉食,不但不易消化,过多的脂肪、糖类物质反而会使身体不堪重负,引发心脑血管、代谢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秋季进补要循序渐进,应以“平补”为主,尤其胃肠功能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儿,喝点儿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益于身体健康。脾胃虚弱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原本就偏胖的人不适合“贴秋膘”。老人、儿童由于消化功能较弱,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不妨适量吃点儿山楂。
此外,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的人,这个季节可以常吃银耳。银耳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等功效,是比较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