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广场秀

铭记历史 歌颂英雄

莲花湾艺术团在文峰游园演出。

核心提示

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纪念日。我市不少单位组织了纪念活动,提醒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即使在和平年代也要居安思危。为此,9月17日下午,莲花湾艺术团在文峰游园进行了演出,通过节目铭记历史,并歌颂抗疫英雄。

□ 记者 李嘉 文/图

精心准备节目,让群众贴近历史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9月17日,文峰游园西侧,《松花江上》音乐响起,一群身穿民国服装的演出者登上舞台。他们演绎着当时的劳苦大众。众人的眼神中透着悲凉,无助地望着前方。

《松花江上》是著名的《流亡三部曲》之一,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人民的悲愤心情。再听《松花江上》,现场的人们依然能够深切感受到3000万名东北同胞的悲愤之情!89年前,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9周年,我们在这里演出,就是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是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令这段黑暗的历史不再重演。”台上一名演员含着泪水介绍,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国土沦陷,千万名东北同胞家破人亡,“九一八”是一道伤疤。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翻越89年,但那段悲痛与反抗交织的历史始终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这群老年人真不简单,每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后都会演出历史节目,演得真好。”一名观众告诉记者,他去年在春秋广场看过这支团队演出,当天现场很震撼,很多观众都拿起手机拍照,将精彩的瞬间分享到朋友圈。

节目感人肺腑,观众反响强烈

当天进行表演的是我市著名的民间团体——莲花湾艺术团。这是他们精心准备的节目,有抗日题材《松花江上》《地道战》《保卫黄河》等节目,有抗疫节目《天使的身影》,还有赞美孝道的节目《孝敬爹和妈》,以及歌颂共产党和祝福祖国的节目。

演出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莲花湾艺术团的老年人用歌声、舞蹈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人们追求国家富强的美好意愿和保卫和平的坚定决心。

“把《松花江上》《地道战》《保卫黄河》三个节目串在一起,突出中华民族被日寇侵略,全国民众奋起反抗的精神,激励民众爱国爱家,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艺术团团长李素真说,为了更形象地表现东北民众的逃亡生活,莲花湾艺术团的老年人提前准备好衣服和道具。为了这次专场演出,队员们提前几天准备好衣服、道具,多次进行排练。

“今年突遇疫情,我们编排的情景剧《天使的身影》,再现了疫情暴发时期白衣天使临危不惧、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每一次排练,我们都会眼含热泪,非常感动,观众的掌声很热烈。”李素真感慨道。

老年人的演出让现场观众很震撼。市民张先生说:“演员们再现了当年东北民众的悲惨生活以及国人奋起抵抗日寇的那段历史。看过演出后,我们年轻人对‘九一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群老年人真不简单,演出抗疫节目时,穿着不透气的防疫服。节目结束时,演员的脸上全是汗水。”市民刘女士说,向逆行英雄致敬,向演出的老人致敬,他们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

长期义务演出,传递正能量

莲花湾艺术团成立14年,成员都是离退休人员。目前,该团经常参与演出的成员有60多名,他们年龄最小的有50多岁,最大的已年过八旬。今年84岁的杨松茂是该团的“不老松”,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康健,思维活跃,爱说爱笑,是团队的“开心果”。演出时,他当仁不让,出演的角色形象鲜明,极富张力,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莲花湾艺术团原来经常在建设路莲花湾唱红歌。后来,莲花湾进行改造,他们转战到春秋广场、文峰游园,为许昌市民演唱红歌。随着团队的壮大,演出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队员们还排练快板儿、戏曲和情景剧,比如《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等。这些表演形式新颖生动,配合着歌曲内容,提高了演出的观赏性,深受观众喜爱。

此外,莲花湾艺术团队员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社区广场和敬老院等,用自编自导的节目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

“我们编排的《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等节目曾到省市电视台展演过,很多演出活动荣登《许昌日报》和《许昌晨报》,还上过央视新闻联播。”李素真骄傲地说。

“为满足市民业余文化生活,近年来,我们团不断加大对文化艺术创作的投入力度,先后多次参加大型活动演出,打造了很多优秀的红色文艺节目和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节目。”李素真介绍,艺术团的节目弘扬了社会正气,尤其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些正能量、主旋律的歌曲更能激发广大市民的爱国情怀。爱我中华,牢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