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树
第101期
树种:皂荚树
树龄:约100年
地址:长葛市后河镇陉山村
□ 记者 吕正子 通讯员 孙江峰
皂荚树是一种常见的树。它高大、美观,结的皂角过去是主要的洗涤用品。皂荚树在许昌广泛分布。长葛市后河镇陉山村境内的陉山上生长着一棵百年皂荚树。它北依高山,南望平原,见证了长陉运石专线和陉山采石业的发展。
百年皂荚树曾“断腰”重生
9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长葛市后河镇北部。陉山是一座海拔300余米,位于长葛、新郑、禹州三地交界处的小山。陉山的东南面,一条单线铁路自京广铁路长葛站引出,抵达陉山脚下后,顺着山势蜿蜒而上,直至陉山西南面的山腰。这条铁路便是长陉运石专线。
长陉运石专线接近终点的铁道南侧伫立着一棵皂荚树。它身姿挺拔,约有10米高;树冠宽大,如一把巨伞;树干约有一抱粗。
“这棵皂荚树大约有100岁!”陉山村一位路过的村民介绍,这棵树具体是什么时间、什么人栽种的已经无人知晓。村中的老人说,20世纪60年代,它曾被锯断。锯下来的树干被做成了家具,剩下的树干和树根没有被挖走。据传,皂荚树被锯断那年,断茬上长出了新芽。新芽不断生长,长成了如今的模样。让人称奇的是,皂荚树如今的形状和被锯断前几乎一样,甚至树杈的形状也很接近。
皂荚树的果实皂角是天然的洗涤用品,可以洗衣服、洗澡、洗头发,不伤头皮。这棵皂荚树结的皂角深受村民喜爱。每年皂角成熟时,村里人及时将皂角收集起来,存放到自家的柜子里,洗衣、洗澡时才拿出来用。
人文景点与自然风光并存
皂荚树长于陉山上。陉山是许昌境内的一座名山,主峰海拔329.7米,属于具茨山脉余脉,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并突然中断。山脉中断之处谓陉,此山因而得名。
陉山上有众多历史遗迹。山顶原有春秋时期郑国名臣祭仲的墓,如今已不复存在。祭仲墓的西侧是子产墓。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在郑国执政20余年。
陉山上还有石婆婆、走马岭等自然景观。陉山西侧的孔道自古是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时期,北京通往云贵的官道从这里经过;今天,宽阔平坦的郑(州)南(阳)公路从这里延伸向远方。
开启许昌现代进程的铁路
陉山山体由变质石英砂岩构成。变质石英砂岩分为红岩和青岩,有耐磨、耐酸碱的特性,是铺路、筑堤、建房和制作食具、石碑的好材料。
《中共许昌历史·第一卷》中记载:“1897年,比利时、法国强迫清廷签订卢汉铁路借款合同,规定五年竣工。比利时、法国先行经营,于1897年在许昌境内修建长葛和尚桥至陉山支线一段。”这条支线铁路即如今的长陉运石专线。它是许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开启了许昌的现代进程。
从皂荚树出发向西百余米便到达了长陉运石专线的终点站——陉山东站。车站的中间有两条股道,股道南侧是一个空旷的站台,股道北侧是为装卸道砟石设置的自流台。
1991年出版的《长葛县地名志》中记载:“长陉运石专线原长16.5公里,终点为陉山东站。1964年,为深入采石区,线路向西延伸2公里,到了现在的位置。”据村民介绍,陉山的采石业鼎盛的时候,车站附近的村子热闹得如同小城镇。现在,陉山上已不允许开采石料,回归沉寂。
皂荚树长在陉山上,立于铁道旁,见证了这片土地百年来的沧桑变化。它向世人诉说着百年来自然风光、人文景点和工业文明的结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