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名片
襄城县丁营乡苗府村
位置:襄城县丁营乡政府西南约2.5公里
脱贫概况:2014年,被认定为我市53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全村929户2792人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740人。截至2019年年底,剩余未脱贫户3户4人,脱贫享受政策户29户51人。
核心提示
襄城县丁营乡苗府村从省定贫困村逐渐走上脱贫致富路。这些改变与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息息相关。凭借脱贫攻坚的春风和政策红利,苗府村从一个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桎梏较大、村风民风较差的落后村,一步步走向和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
□ 记者 王志鹏 李嘉
资金不够我来凑,无私奉献谋发展
9月24日,襄城县丁营乡苗府村党支部书记苗元民领着记者向村里的养牛场走去。
“这个养牛场可是俺村的宝贝,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俺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他虽然步履略微蹒跚,语速缓慢,但是说起养牛场,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显得非常兴奋。
“这个养牛场可是苗书记一手操办起来的。”丁营乡副乡长张春强在一旁感慨地说,“为了建好这个养牛场,他把自己都累坏了,去年两次罹患脑梗。”
“俺村一直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我心里着急啊!”苗元民略显着急地说。
苗府村位于丁营乡西南部,与平顶山市叶县、漯河市舞阳县交界。由于交通不便,位置比较偏僻,该村缺少发展的契机和动力。
“说句玩笑话,俺村以前的发展可以说是‘零动力’。”苗元民讪笑着说。苗府村主要种植小麦、黄豆、花生和红薯等传统农作物。因为信息闭塞、思想保守,2017年之前,该村年轻人出去打工的不多,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亩集体土地每年3500元的租金。
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精准扶贫的政策红利,为苗府村这个省定贫困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苗府村的领头人,苗元民明白抓住这次机会借势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19年,经过几个月的考察,苗府村选定了风险较小、价格平稳的肉牛养殖业。但是,搞肉牛养殖,最大的难题是前期投入大。
借助金融扶贫政策,苗府村获得了一笔贷款,可是项目启动资金仍然不够。
这时,苗元民主动站出来,出资10万元支持养牛场的兴建。
“苗书记出资了,但是不受益。”张春强介绍,在出资之初,经过村“两委”商议,确定了“个人出资,集体受益”的原则。也就是说,苗元民这10万元,是无息借给村集体的启动资金。待项目收益后,村集体只归还本金。苗元民不会获得利息,不占股、不分红。
记者在与苗府村几户养羊的贫困户交流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自己买羊的启动资金也是苗元民提供的。这些资金不仅没有任何利息,而且没有约定归还日期。
“凡事从零到一最难。苗书记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帮助村民甚至苗府村实现了零的突破。”张春强敬佩地说。
脱贫攻坚如春风,苗府村看到新希望
“2018年,苗书记才开始担任苗府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这两年,是苗府村变化最大、最快的两年。”张春强介绍。
“时间不等人啊!俺村想发展起来,必须借助脱贫攻坚的春风。”苗元民说,“苗府村真正开始有变化,还是从精准扶贫开始的。”
以前的苗府村,基础设施差,村容村貌落后,村民素质和乡风文明不佳,最让村“两委”班子成员头疼的就是村里赌博、喝酒、打架的现象比较多。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村“两委”配合县、乡两级扶贫干部频繁进行入户摸排,精准识别真正的贫困户;同时遇到村民反映的问题,坚持“能解决的解决到位,不能解决的解释到位”,化解了一大批村民家庭内部、村民之间的矛盾。
接下来,随着扶贫资金的不断投入,苗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提升,路平了、灯亮了,广场游园和文化大舞台建起来了,村里打牌、喝酒、打架的现象少了,跳广场舞、健身的人多了。苗府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感觉,脱贫攻坚就像一阵春风,让我们这个沉寂已久的小村子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苗元民感激地说,“就是这些变化,让我坚定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
抓住机遇乘势起,“老支书”有了新愿望
2018年上任之初,苗元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村开展先进共产党员、好婆婆、好儿媳等一系列评选活动。
当时,村集体收入依然没有增加,但是对获奖村民的奖励毫不吝啬。苗府村掀起了争做先进共产党员、好婆婆、好儿媳的热潮。
2019年,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民等评比活动的带动下,苗府村拥有了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并快速投入运行。此后,苗府村的村民气顺了、心齐了,整个村庄的文明风尚得到进一步提升。
“光文明风尚提升还不够,想为村民办实事,确保脱贫攻坚实效和村子的长远发展,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苗元民说。
借助金融扶贫政策,苗府村建起了养牛场。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苗府村占地3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
“我们这个车间还没建好,但是企业已经引过来了。”苗元民介绍,村里已经与一名返乡创业的村民达成协议,扶贫车间整体出租给这名村民,打造一个辣椒酱厂。今年年底,辣椒酱厂就能建成开工,届时不仅能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而且能带动近200人就业。
“苗府村能发展成现在这样,苗书记功不可没啊!”张春强笑着说。
“张副乡长说的不对哩!俺苗府能发展起来,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有咱的扶贫好干部。”苗元民感激地说,“别看我身体现在这样,只要能干动,我一定坚持到底。”
说起苗府村未来的发展,苗元民充满憧憬:希望养牛场壮大之后,发展肉牛加工产业;希望辣椒厂投产后,吸引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村打工;希望全面打造美丽乡村,持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脱贫攻坚之后就是乡村振兴,俺村一定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带领下,走好脱贫致富路,一心一意谋振兴。”苗元民坚定地说。
■ 记者手记
平凡之中见伟大
苗府村,一个“非典型”的省定贫困村。说它“非典型”,是其与发展势头迅猛、诸多荣誉加身、媒体报道频繁的脱贫攻坚典型贫困村相比,显得有些平凡。
然而,在这样一个“非典型”的村庄里,从村党支部书记坚定的话语中,村民们朴素的言语和笑容中,充满对脱贫攻坚政策春风带来乡村巨变的感激和感恩。
平凡的人、平凡的话语,却能让人深刻感受到,好政策、好干部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及发自内心的认可;在平凡中,彰显这项惠及全国所有贫困人口和贫困村庄的伟大之处、光芒所在。
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在党和政府的感召下,底子薄、基础差、发展慢的苗府村没有躺在扶贫政策上“等、靠、要”,村干部自己掏钱也要谋发展。这是为啥?因为他们相信,起步再晚、速度再慢,只要听党指挥、跟党走,就一定会夺取胜利。伟大之中,平凡亦不平庸,平凡亦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