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嘉 王志鹏
“没啥好招待的,吃些枣和石榴。这些都是我自己种的。”9月24日,襄城县丁营乡苗府村村民苗夫民在自家院子里,捧着一把水果招待来访的人。
苗夫民家的院子很干净,靠大门的大半个院子被一条青砖路一分为二,路的尽头是刷了白漆的3间平房,路东侧种着玉米、辣椒和其他蔬菜,路西侧栽有柿子树、枣树、石榴树、桃树等果树。金灿灿的柿子、青红相间的冬枣、红彤彤的石榴挂满枝头,煞是好看。眼前的景象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个贫困户的家。
苗夫民83岁的母亲张兰英从屋内走出来,动情地说:“感谢党的扶贫政策,感谢村干部的帮助和扶贫干部的关怀。”
今年53岁的苗夫民有些消瘦,黝黑的脸颊上长了白色的胡子。苗夫民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左腿长了个肿瘤,落下了残疾。由于左腿残疾,他出不了远门,干不了重活儿,生活陷入困境。为此,张兰英拒绝了另外两个儿子的赡养要求,搬来与苗夫民同住,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就因为这条腿,我到现在连个媳妇都没娶上,平时多亏哥哥和弟弟帮衬。”苗夫民说,为了生计,他一瘸一拐地扛起锄头,靠家中仅有的3亩地养活自己。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了尽快让苗夫民摆脱困境,乡、村扶贫干部首先解决了他家的安居问题。
“2017年,村里清理了我家院子里的垃圾,帮我盖了3间新房,还有厨房和厕所。”苗夫民把记者领到羊圈前激动地说,“现在我养羊的地方,以前就是我的家。”
“说实话,第一次到苗夫民家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住的是土坯房,就是现在的羊圈,下雨天一脚踩下去都是软软的烂泥,砖头砌的锅台也快倒了,屋里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丁营乡副乡长张春强说,苗夫民搬进新房那天十分激动,握着村干部的手表示一定要尽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根据苗夫民家的情况,扶贫工作队给他量身定制了脱贫方案。苗夫民说:“扶贫工作队考虑得很周到。凡是能享受的扶贫政策,我家基本上都享受了,如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残疾补助……我再不好好干,再不脱贫,对不起帮扶我的领导啊!”
住进新房,看着干净的院子,苗夫民心里敞亮了。立了志,就要付诸行动!
“村里的养牛场盖起来后,把我招过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按月给我开工资。村里这么帮我,我不能整天光吃饭啥也不干。”苗夫民笑着说,今年2月,苗府村党支部书记苗元民无息借给他5000元钱让他买羊羔。“我用苗书记借给我的钱买了6只羊羔,每天一干完活儿就去割草。等到明年春节,每只羊能卖2000元左右。明年我准备扩大规模,把羊的数量增加到12只以上。”
“在养牛场干活儿时,我发现夫民虽然腿不方便,但从不偷懒,每天6点就开始扫地、喂牛。他这么勤快,我愿意把钱借给他。养羊之后,夫民每天都拉回来很多草,并把羊圈收拾得干干净净。看着他的变化,我打心眼儿里高兴。”苗元民说道。
住进新房后,苗夫民找来一些果树苗栽种在院子里,空闲时会照料一下。几年过去,这些果树在他家的院子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见证了苗夫民的脱贫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