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20年国庆节与中秋节相逢,团圆与欢庆共享。在8天假期里,当你在休闲放松时,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岗位上默默坚守。记者走近假期坚守岗位的一线科研人员、社区工作者、交管人员,请他们聊一聊这几天戳中自己泪点、笑点、兴奋点的人和事。
□ 记者 王利辉 通讯员 吕家诺
刘洪磊: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创新乐章
10月8日,在位于建安区的河南金欧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刘洪磊正带领科技团队埋头攻关。
7时半到办公室,19时多回去吃顿团圆饭……“双节”假期,刘洪磊每天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和10多名科研人员一起,通过反复实验研究基于废旧轮胎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复合改性沥青技术,加快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置。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废旧轮胎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增加。这种固体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刘洪磊介绍,他们获批组建的河南省低碳环保道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研发出国内技术领先的橡胶沥青生产工艺,每年可“消化”废旧轮胎10万个,还能使沥青的使用寿命延长10%以上。
“有了万众一心的战‘疫’时光,才有了今天从容平和的生活。疫情防控期间耽误的时间,正好可以利用这个长假‘抢’回来。”刘洪磊说。
争分夺秒搞科研,是他和科研团队的工作常态。自2017年以来,他们先后研发出“环保净味复合改性橡胶沥青”“环保净味高模量橡胶沥青”等新产品,参与了10多项国家标准和省级标准的制定,助推河南金欧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谈及未来,刘洪磊笑着说:“我们要在将橡胶沥青资源‘吃干榨净’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多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解决道路行业存在的高资源占用、高能源消耗等问题,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
马静:让奉献成为人生底色
国庆节前,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七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马静和家人约定,利用“双节”假期来一场旅游,“好好放松一下”。但是,一心惦记社区工作的她又一次爽约了。
这位牵挂辖区百姓冷暖的社区负责人,在假期里返回岗位,参与社区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有的小区消防通道被业主占用,有的庭院存在私设线路为电动车充电现象。”10月5日,马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全无小事。经过我们现场督促、协调,这些问题都已得到了整改。”
让社区孤寡老人孙大娘暖心的事情是,中秋节那天,马静带领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登门看望她,送去了温暖和关怀。
“胸前是党徽,背后是群众。”马静说,基层工作者要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生活冷暖,用实干来诠释为民情怀,用真情为居民排忧解难。
七一社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商业繁华,属于名副其实的“万人社区”,管理服务常住人口1.1万。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之后,马静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防控一线奔走、宣传、摸排,最忙的时候3天3夜只睡了不到9个小时,被同事称为“马铁人”。在她的示范带动下,七一社区设立了14个党员先锋岗,87名党员志愿者参与14个无主管庭院的值守工作,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精细化社区疫情防控体系。马静也因为出色的战“疫”表现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殊荣。
“我要把战‘疫’精神转化为前进动力,立足本职岗位,当好百姓的贴心人,与社区党员干部一起做好基层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马静说。
宋柏良:开道护送危急患儿就医
10月6日傍晚,许昌市公安局交管支队第一交通执勤大队一中队执勤人员宋柏良和同事邓文凯正在辖区开展巡逻工作。
18时11分左右,他们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万象春天小区的一名业主报警称,他的孩子在家中吃东西时不慎卡住喉咙,出现身体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情况危急,希望交警开道帮助他们前往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
接到指令后,宋柏良和邓文凯迅速反应,立即与报警者取得联系,驾驶警车沿天宝路由东向西行驶,在天宝路与文峰路交叉口和报警人的车辆汇合,拉响警笛、开启警灯,带领报警人的车辆争分夺秒往许昌市中心医院赶。
当时正值交通晚高峰,路上车辆较多。但是,他们仅用了10分钟就到达医院,为孩子的急救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经过救治,孩子转危为安。宋柏良和邓文凯这才放下心来,继续执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