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鉴赏·收藏

聚力传统出新彩

——金泥巴钧瓷坊艺术总监刘建功印象

刘建功近影

刘建功钧瓷作品

□ 记者 王增阳 文/图

在认识金泥巴钧瓷坊艺术总监刘建功之前,记者最先看到的是他的作品。几年来,他与知名钧瓷藏家王方舟合作打造的《美林马》《马啸西风》等以马为主题的钧瓷作品,造型精巧大气、釉色丰富多变,在收藏界产生不小的影响。

之后,记者曾在不同的场合见到过他创作的一些釉色创新之作,色彩艳丽、抓人眼球。在记者当时的印象中,这一位钧瓷创作者应该更侧重于针对市场需求推出一系列钧瓷新品。不久前,记者前往神垕镇金泥巴钧瓷坊采访刘建功时,才发现对他的认知有偏差。

在金泥巴钧瓷坊的一楼展厅,众多器型和釉色创新之作正在被打包。这些是客户已经预订的作品,价格适中,出货量大。步入二楼展厅,一件又一件器型古朴大气、釉色沉稳内敛的极具传统钧瓷内涵的作品,清晰展现着刘建功在钧瓷传统烧制工艺上的长期探索。

“金泥巴钧瓷坊最早是靠传统钧瓷作品起家的。我的父亲是原国营瓷厂的老员工、老领导,我从年少时期就经常在厂里玩耍、学习。传统钧瓷的大气、厚重之美,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建功说。

1977年出生于神垕镇的刘建功,成长于一个钧瓷世家。其父亲刘国珍曾长期担任原国营瓷厂技术厂长兼实验室主任,在钧瓷制釉创烧、工艺改良等方面作出突出的贡献。在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刘建功青年时期进入国营瓷厂学习钧瓷烧制技艺,并掌握钧瓷烧制技艺的众多流程。

20世纪90年代后期,神垕镇各大国营和集体钧瓷企业相继没落。刘建功没有继续从事钧瓷烧制,而是和妻子吴新娜一起做起了生意。

凭借着踏实肯干的态度,刘建功在生意上赚了些钱。对钧瓷艺术的热爱,让他下定决心烧制钧瓷。2010年,刘建功正式创立金泥巴钧瓷坊。

“之前做生意确实赚到了一些钱,可是自己创建窑口才发现,用钱的地方太多了,赚到的钱基本上都花到了这上边。等到克服了建窑之初的种种困难才发现,要想发展,烧出好作品远远不够,还要找市场、找出路。当时,我烧制的作品以原国营瓷厂的器型和釉色为主。不少藏家见到我的作品后,都说作品很好,韵味十足。产品推向市场后,除了一部分藏家比较认可外,真实的销量并不是太好。归根到底,一方面,钧瓷行业多年发展,百花齐放、精品众多,想要崭露头角必须要有特色;另一方面,人们对艺术的鉴赏眼光不断发展变化,需要一些创新作品来适应市场。鉴于此,金泥巴钧瓷坊调整思路,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致力于开发新器型、新釉色。”刘建功说。

刘建功在釉料配制、造型设计、成型烧成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其以传统器型和釉色为主,烧制出众多造型古朴大气、釉色自然丰富的精品之作,在钧瓷收藏界广受好评。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刘建功在器型和釉色上不断探索,相继推出众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其宝石蓝金斑釉、黄金七彩釉等独树一帜,窑变效果丰富,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刘建功作品《四级吉祥》《胆瓶》《小口瓶》》《荷口尊》《石榴瓶》五件作品同时荣获第五届河南省钧瓷窑变艺术创新大赛金奖。作品《沙漠绿洲》荣获“瓷耀中原·河南省艺术陶瓷创新作品展”金奖。作品《萌芽》荣获第六届河南省钧瓷窑变创新大赛银奖。作品《禅心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茶盏文化收藏展优秀奖。

在创作个人作品的同时,刘建功在钧瓷烧制技艺的烧制原理、审美价值等方面不断探索,并取得一些理论研究成果。其论文“分析钧瓷窑变釉的形成呈色机理”“陶瓷装饰的艺术性分析”“现代生活方式下的陶瓷设计创新探究” 等相继在各级刊物发表。

如今的刘建功,在钧瓷传统器型和创新器型上不断探索,集钧瓷造型、配釉、烧成等技艺于一身,不断探索钧瓷艺术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并引领金泥巴钧瓷坊成为钧瓷界的知名窑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