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发制品行业已经成为许昌制造业的一根支柱,发制品也成了许昌乃至河南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全球每10顶假发中有6顶来自许昌。
许昌出台发制品振兴三年计划、成立全球首个跨境电商直播基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批等利好政策的集中发布,不仅为我市的发制品行业注入了新元素,而且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公式 记者 张铮 吕正子
许昌发制品驰名世界
拥有自主品牌109个
10月13日上午,许昌橙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望展维在直播间里忙碌着,不停与主播沟通一些细节问题。
我市发制品企业强力实施“科技、人才、品牌”三大战略,坚持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之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56项。
目前,全市发制品企业获得专利714余项,拥有自主品牌109个,境外注册商标645个。其中,瑞贝卡公司的“Rebecca”“Sleek”品牌、恒源公司的“Chocolate”“Ladystart”在欧美、非洲等发制品市场非常驰名。许昌发制品在阿里巴巴热销排名榜上,交易量连续两年保持40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数万种交易商品中居第3位。
望展维认为,许昌携手速卖通成立全球首个跨境直播基地,通过落地发制品产业直播基地,构建更加完整的发制品产业生态,结合互联网数字营销为发制品销售赋能。
未来,许昌的这套模式和成功经验将推广至服装、配饰、美妆、玩具等更多产业带,赋能更多商家数字化出海。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批
将有效拉动我市产品出口100亿元
在建安区昌盛路上,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刚刚开市。虽然目前入驻商户还不多,但随着我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获批,将有效拉动我市产品出口100亿元。这对于促进全市对外开放、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是由许昌远鼎实业有限公司打造的数字贸易产业综合体。项目致力于打造线上版的1039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形成与全国已经获批的14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的差异化、创新化发展路径,创新探索1039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许昌模式”。
市商务局副局长张晓刚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作为新的贸易方式,具有通关便捷、税收优惠、结算方式创新和共享贸易平台等优势,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外贸的增长。
发制品行业再布局
力争打造许昌百亿元级发制品出口基地
发制品行业作为我省特色出口产业和我市外贸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出口总量年均超过20亿美元,占全国发制品出口总量的60%以上。富士康来郑州建厂之前,发制品一直是我省单项出口第一大商品。
在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相对稳定的新常态下,我市发制品行业步入产业升级发展的新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跨境电商模式正在构建,与山东、安徽、湖南等地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经济快速发展的
新态势,振兴我市发制品产业,有利于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电商经济给发制品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发制品品牌的打造,提供了新的机遇!”市商务局电商办主任梁金成介绍,在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和国际市场消费需求相对稳定的新常态下,我市发制品行业步入产业升级发展的新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跨境电商模式正在构建,以质量品牌取胜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与山东、安徽、湖南等地的竞争更加激烈。
我市出台发制品振兴三年计划,要通过3—5年努力,力争打造许昌百亿元级发制品出口基地。充分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打造功能完善、辐射周边、内外贸一体化的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激发许昌发制品市场活力,不断扩大发制品出口增量,力争实现年均10%的增长速度,到2023年发制品出口总量突破200亿元。
我市将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科技支撑、实施品牌战略、优化营商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培养行业人才等,实现发制品行业的全面振兴。
大漠茫茫,驼铃声声。千年以前,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为东西方商品流通开辟了通道。
今天,“网上丝绸之路”再次从历史中苏醒,连接世界各地经贸发展,许昌发制品行业也将趁着东风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