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关注

幸福院里笑声多

□ 记者 王志鹏 李嘉

冶庄村幸福院里,艾美玲(左二)和几位老人坐在一起聊天儿。记者 李嘉 摄

10月15日,灰蒙蒙的天空并没有拦住年过七旬的许爱梅的热情。吃完早饭,把家里收拾停当,她满脸笑容、步履矫健地向村里的幸福院走去。

刚走到院门口,她就听到里面传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原来,跟她年龄相仿的孙梅英、村妇女主任艾美玲,以及几个老姐妹已经坐在院子里畅快地聊了起来。

“梅,今儿来得不早啊!”看到许爱梅走进院子,孙梅英笑着打趣道。

“咦,今天让你一回,不能老是比你早啊!”许爱梅的回答,让幸福院里再次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别看俺村的幸福院建成的时间不长,平时来的人可不少。”艾美玲向记者介绍。村里的老人比较多,7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很少下地干活儿。以前,他们一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做三顿饭,基本上没有娱乐活动。

自从村里的幸福院建成之后,这里就成了老人们的聚集地。大家聚在一起下象棋、打牌、聊天儿,非常热闹。

“这个幸福院真不赖。”许爱梅说,“我们上了年纪,舞也跳不动、路也走不远,整天憋在家里可没意思。”

“是啊!别的不说,老人们有个集中活动的地方多好啊!”孙梅英感叹道,“你可不知道,俺村以前是个贫困村,没承想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我差点儿忘了说,村里每个月还给我们过生日,免费请我们吃一顿饭。”许爱梅高兴地说。

“建幸福院,俺可是费了不少劲儿。”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群才说。2020年3月份,按照工作计划,冶庄村开始筹建幸福院。受疫情影响,原本很顺利的建设过程变得困难重重。

张群才介绍,冶庄村建幸福院,计划对村里的废旧房屋进行改造,工程量其实并不大。可是,地址选好了,因遇上疫情,所需的水泥、沙子、砖等建筑材料无法购买。

“你可是不知道,建筑材料都是向村民们借的。”张群才说,幸亏当时村里有不少村民盖房子,提前囤积了不少建筑材料。

于是,村“两委”成员这家借一点儿,那家借一点儿,终于把建筑材料凑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幸福院终于建好。

疫情结束后,崭新的房屋、院子和设施,很快就吸引了老年村民的注意。幸福院的人气越来越旺。

“光让老人们有个活动场所还不够,我们要形成孝老爱亲的风气。”张群才说。

村“两委”研究决定,每月9日为冶庄村的孝老爱亲日。当天,村里出资,把过生日的老人、75岁以上的老人、五保户邀请到幸福院,请老人们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

“这项活动开展后,老人们满意,村里的年轻人也高兴。”建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驻冶庄村第一书记张博说。

“这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好政策带来的!”张群才感激地说。以前,冶庄村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脱贫攻坚好政策纷至沓来,彻底改变了村庄和村民的面貌。

贫困户有盼头和希望,普通村民有了致富的想法,冶庄村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

张群才说:“举个例子,建幸福院的时候,为啥能借到建材?那是因为村里好多村民在盖房子。村民盖房子,是因为手里有钱了。”

此外,每月孝老爱亲日的花销,都是由村“两委”成员、党员和乡贤捐的。“俺村的村民,现在打心眼儿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脱贫攻坚好政策。”张群才说,“现在,俺村的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力以赴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