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关注

创业创新激发社会活力,释放巨大的创造力

“双创”助力许昌活力满满

今年前9个月,我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4亿元,扶持自主创业2350人,带动就业8743人

10月17日,芙蓉湖畔许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一家电商企业的员工在开会。近年来,我市把电子商务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了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空间。记者 牛书培 摄

核心提示

10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活动周,今年的主题为“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在许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各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巨大的创造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今年1月至9月,我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0笔36428万元,扶持自主创业2350人,带动就业8743人。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2%,居全省第四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 记者 王利辉 张辉

真金白银助创业

今年1月至9月,我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4亿元

从许昌市区经过彭化路与郑平公路交会处前往禹州无梁时,人们都会看到路边竖立有“金土地酒店”几个大字。再往北走400米,大路东侧几十米处,一座整洁的农家院出现在眼前,墙壁上大大的红色“福”字十分显眼。这就是无梁镇无梁路口村人董彦涛创办的金土地酒店。

董彦涛今年48岁。从事餐饮业前,他曾在禹州市区务工数年。“2017年,我打算回家开饭店。”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场地、人员、设备等都需要资金支持。钱从哪儿来,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问题。

此时,他了解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但是,由于担心手续太过繁琐,他中途打起了退堂鼓。无梁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所长李广远了解到董彦涛的情况后,主动找到他,向他详细介绍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和申请流程。最终,董彦涛递交了申请材料,并很快获批10万元贷款。

“这笔贷款帮了我大忙,而且是无息的。”董彦涛说,在资金支持下,他苦心经营,生意渐渐有了起色。一年后,他按时还上了贷款。2019年,他再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并顺利获批15万元。“这笔钱让我的饭店规模由当初的3间房变成了现在的7间房。”这笔钱,他也已经按时归还。

谈及未来的发展,董彦涛说,日子越过越好,与国家的好政策分不开。“我听说,今年为了减小疫情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惠企政策。这让我们这些返乡农民工创业更有底气和信心。”

董彦涛只是我市众多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受益者中的一员。“我们为已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还有网络商户等10类有贷款需求、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贷款,特事特办,加快审核,快速放款。”许昌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对于个人创业者,今年年底前可提供贴息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非贴息贷款最高额度为50万元,合伙创业组织最高额度为150万元,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最高额度可达300万元。今年1月至9月,我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50笔36428万元(均为个人贷款),其中返乡创业农民工贷款23059万元,扶持自主创业2350人,带动就业8743人。”

此外,我市通过开展线上返乡创业培训、举办返乡创业网络大赛、开展示范项目创业活动等形式,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为创业者提供坚强保障。

营造氛围促创新

重奖科技创新企业,举办创业创新大赛

“虽然钱不多,但是我们获得了极大的鼓励。”在6月28日召开的全市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河南路太养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太机械)因创新载体建设成绩突出获得政府奖励5万元。

在会上,许昌共拿出2964.6万元奖励2019年度为许昌市科技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这是许昌市连续8年重奖科技创新“功臣”。

“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科技创新使许昌的企业尝到了甜头儿、获得了动力,并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成立于2003年1月的路太机械,主要生产各类护栏清洗及除雪设备,其中城市隔离护栏清洗车在全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25%。其产品遍布国内30个省(区、市),近3年年均主营业务收入近亿元。该公司先后研发出城市异形护栏清洗车、水泥墩护栏清洗机(车)、路缘石清洗车、墙面清洗车、中分带扫路车、隧道清洗车等产品,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今年,该公司与许昌电信合作的无人驾驶清扫车项目正在推进。

“我们能在道路养护机械方面拥有一席之地,得益于一直念好‘专、精、新’的‘三字经’。”路太机械董事长刘鹏说。在做好明星产品的同时,路太机械不断根据市场需要研发新产品。该公司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6.67%,拥有河南省道路清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研发平台。截至目前,路太机械产品共获得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11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94项核心技术被授予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项。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许昌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计划(2016—2020)》发布后,我市扎实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2019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75家;2020年前两批已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7家,数量再创新高,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宏伟蓝图绘未来

出台方案,加速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引领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创新发展氛围,2016年以来,许昌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国家和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许昌市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文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引进转化先进技术成果的奖励支持措施。

2020年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创新年,许昌市出台了《许昌市推进“2020创新年”行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正在高标准编制“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研究制定《许昌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政策氛围。

我市大力支持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依托许昌科技大市场建设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企业超过130家,其中2019年孵化企业69家,成功孵化出首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度考核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此外,我市还着力建设了一批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推进科技开放合作,引进外部创新资源;与中科院合作成效显著,69家企业与中科院所属21个院所(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49个项目落地转化,有26个项目获得中科院河南中心支持资金2380万元,获得支持的项目、资金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2%,居全省第四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未来,我市将围绕“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发展定位,持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