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松召峰 文/图) “哇!太神奇了!”“哇!真不可思议!”“哇!好漂亮呀!”10月16日,许昌新城学校体育馆内“哇”声一片,一堂神奇的科学课正在举行,让该校300多名小记者体验神奇实验、感受科学魅力。
在当日的科学课上,科学老师带领小记者认识了一个“新朋友”——PP粉(高锰酸钾)。这个黑紫色的“新朋友”大有用途,不仅可以制造氧气、氯气,还能消毒杀菌。随后,小记者还认识了双氧水、大苏打和甘油等“科学朋友”。
实验中,科学老师将少许PP粉放入锥形瓶,加入清水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浓度3%的双氧水。锥形瓶瞬间冒出大量白雾,把实验台装扮得如仙境一般。
看了这个神奇的科学“魔法”,小记者跃跃欲试。两个“小科学家”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第二个实验:PP粉褪色(高锰酸钾变色反应)。他们用药匙取少量高锰酸钾颗粒,将它们溶解,得到漂亮的紫色溶液,随后向溶液中加入大苏打,并轻轻摇晃锥形瓶。一会儿,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紫色溶液竟然变成了浅棕色。“好神奇的反应!”小记者大叫起来。
课堂上,小记者不仅听得认真,还勇于参与实验。他们认真地将PP粉放入装有纸巾的杯子,用巴氏滴管吸取适量甘油加到杯子里。到底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呢?大家都专注地看着实验台上的杯子。不一会儿,杯子冒出白烟,一条“火龙”从杯口钻出来——甘油和PP粉竟然能“变”出火苗。
“虽然科学课时间不长,但是小记者收获不少。通过这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一颗科技的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发芽。”许昌新城学校小记者负责人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小记者科普教育公益行已开展了近百场,全市两万多名小记者参与。根据安排,该活动将持续开展,让更多孩子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