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记者在市区望田路翠竹苑小区见到88岁的高敦复时,他的绿军装上挂满了各种奖章,包括入党50周年纪念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高敦复祖籍山东日照,1945年参军,在山东省军区第三军分区卫生处当卫生员,后加入第三野战军第六野战医院,参加了解放南京、解放上海等战役,于1949年6月火线入党。
解放上海后,部队回到苏州驻防。1950年,高敦复因病转到苏州军区医院治病,两个月后出院。
“病好后,我到南京军区卫生部报名,要求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高敦复说,经部队批准,他带领另外3名卫生员乘坐火车来到长春东北军区医管局,接着被分配到第45军医院检验科。
朝鲜战争后期,作战双方开展了多次停战谈判,但美军对于他们进行的细菌战死不承认,而我军一时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为此,第45军从30个陆军医院抽调了30人,到位于长春的第三军医大学学习。
“当时不说细菌战培训班,说的是化验班。”高敦复说,他们主要学习细菌的培养等有关知识。
1952年9月,他们30名化验班的战友被部队安排入朝,一路15人分到鸭绿江北岸,另一路分到鸭绿江南岸,调查了解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使用细菌战的证据。
“敌人曾在朝鲜战场投放了带有病菌的弹片和老鼠、跳蚤、 蚊子等,让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受害。”高敦复说,人只要被病菌传染,发病后先是发烧,然后皮肤溃烂。病菌的传染性极强。细菌战是被联合国禁止的。
经过1个月的细菌调查,高敦复和战友虽然遭遇过敌特的骚扰,但大家隐蔽工作,严格保密, 最终拿到了敌军使用细菌战的有力证据,为我方与敌方谈判提供了铁证,意义重大。
完成任务后,高敦复回国。1955年12月,他从部队转业到许昌,在许昌地区运输公司当医生,还参加了支援平顶山市的舞钢建设,直到1985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