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资讯

干燥持续,气温平稳

晨报摄友 高文胜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婵) 这几天,路过小区里的桂花树身边,总能看到地上落了薄薄一层金黄色的桂花。随着桂花的飘落,许昌也进入了色彩斑斓的美丽深秋。不足之处就是很久没下雨了,天气显得很干燥。目前来看,这样的天气还会延续下去,未来几天以多云为主,气温也较稳定。

月底前以多云天气为主

上一次正儿八经地下雨,你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吗?进入10月之后,好像阴雨一直伴随着我们,也把温暖的初秋拉进了寒凉的深秋。但10月15日之后,天气开始转晴,干燥的天气一直持续。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才会下一场像样的雨呢?据许昌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东平说,从大的天气形势看,本周没有明显的冷空气影响,没有呼呼的北风,也没有明显降温,是赏秋景的最佳时节。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

据许昌市气象台的最新预报,今天,多云转阴,偏北风4级左右,12℃到19℃。

总体来看,月底前以多云天气为主,目前缺雨的状态还会持续。雨水少,风力小,早晨湿度较大,雾和霾天气会逐渐增多起来,想要夏天的蓝天白云有点儿难,但不至于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霜降时节一定降霜吗?

上周五,我们进入霜降节气,许多人都有这个疑问:霜降节气是不是一定会下霜?

首先科普一下,降霜的先决条件是气温要低。

物体表面温度低,其附近空气温度却相对高,就会形成一个温度差。

假如这个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那么在较冷的物体表面就会冷却周围较暖的空气,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就会有多余的水汽从空气中析出。

如果物体表面的温度低于0℃,那么析出的水汽便会在其上凝为冰晶,形成霜。

其次,降霜与物体本身性质有关。

假如在夜间同类、同质量的物体同时向外辐射热量,那么在同一时间内,表面积越大的物体散发的热量就越多,自身冷却的速度越快,它的表面也就越容易形成霜。

另外,表面粗糙的物体要比表面光滑的物体更容易向外辐射散热,所以很多表面比较粗糙的物体上更容易形成霜,比如土块儿。

再次,降霜与否受云彩影响。

天空没了云彩,地面如同“揭了被”。有云的话,会妨碍地面物体夜间的辐射冷却,所以很多时候霜都会出现在晴朗的寒夜,这个时候地面辐射冷却最强烈,更有利于霜的形成。

最后,还要有风的助力。

有微风的时候,空气会缓慢地流经物体表面,这样一来就能不间断地供应水汽,有利于霜的形成。

而风很大会导致空气流动的速度非常快,水汽和物体冰冷的表面接触时间变短;同时,风速过大的时候,上下层的空气很容易混合,不利于降温,最终也会阻碍霜的形成。

研究发现,当风速在3级或者3级以上的时候,形成霜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

由此看来,寒冷季节里的晴朗、微风或无风的夜晚才会出现霜的踪迹,而这种天气一般出现在冷气团笼罩的时候,所以霜出现后的几天天气往往比较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