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新闻深三度

考证阳翟 探秘夏都

瓦店遗址的发现在当地引起轰动。 资料图片

扫描二维码 导航带你去瓦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瓦店遗址 记者 吕正子 摄

远古、夏、商、周,是中国历史的开端。注重证据的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周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只是神话传说。安阳殷墟的发现让商朝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但夏朝至今尚未在学术意义上拿到自己的“身份证”。寻找夏都成为中国考古学者的使命,也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愿望。有“夏都”之称的禹州,能否发现夏朝的都城呢?瓦店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或给出这种可能。

记者 吕正子

浇地“浇出来”的文化遗址

1979年11月29日下午,禹县火龙公社(今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来了一老一少。老者叫教之忠,50岁左右,时任禹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少者叫方燕明,20岁出头,是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两人沿着颍河自西北向东南进发。

从当年春季开始,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禹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颍河两岸进行了一次考古调查。此次调查,目的是摸清禹县境内夏文化遗址的分布情况。在当年春季的调查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吴湾遗址、崔庄遗址等。9月以后,教之忠、方燕明把目光投向了自白沙水库至禹县城区的颍河沿岸。

两人骑着自行车从瓦店村旁经过。方燕明骑得快,冲到了前面;教之忠骑得慢,跟在后面。“当时,路边有几名妇女在浇地!”时隔41年,已经91岁的教之忠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水流冲出的水沟中,几个黑亮的碎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燕明,快过来看,有东西!”教之忠喊住了方燕明,两人一起蹲下研究。他们初步判断,这些碎片是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片。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济南市章丘区)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而夏朝的建立时间就在4000年前。二人兴奋地立即将此事上报。

贯穿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

通过对采集的现场文物标本进行检查,文物专家认定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期的重要遗址,具有极高价值。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禹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配合下,对瓦店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表明,这里主要包含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以地面起建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为代表的遗迹,以精美陶酒器、玉鸟、玉璧、玉铲和大卜骨为代表的遗物,都表明此遗址在龙山文化晚期的规格是很高的。

此后的几十年间,文物部门对瓦店遗址又进行了多次发掘。尤其是2007年,为了深入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瓦店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经过4个多月的工作,文物专家确定瓦店遗址的分布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是龙山文化晚期全国较大的人类聚落之一。已出土的大型环壕、祭祀遗迹群及陶酒器、石刀、玉鸟、玉铲等遗物,是迄今为止河南境内发现的较大的龙山文化时期的中心聚落和精致的龙山文化时期代表性器物,时间是距今4000多年前的夏朝初期。

2006年,瓦店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祖右社”建筑格局的滥觞

今年,“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启动,瓦店遗址成为一处非常重要的遗址。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了对瓦店遗址的第四次考古发掘工作。

10月16日,深秋的阳光洒在瓦店村北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上。路西侧有一块黑色石碑,上书“瓦店遗址”四个大字。石碑后是一片广阔的农田。

“这里便是瓦店遗址!”禹州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教风麟说,通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文物工作者对瓦店遗址两处建筑基址的形状、结构和包含物进行了分析,判断这里可能是与祭祀活动有关的遗迹。

我国古代有“左祖右社”的建筑传统。“左祖”就是太庙,用来祭祀宗祖;“右社”是社稷坛,祭祀天地。瓦店遗址夏代早期中心聚落的确定,大型环壕、祭祀遗迹群的发现,颇具“王气”的高档遗物的出土,表明瓦店在龙山文化时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可能与禹、启的阳翟城有关。瓦店遗址中,位于大型环壕合围区域南部且对称布局的祭祀遗迹,或是“左祖右社”建筑格局之滥觞。

考古人员在该遗址西北台地发现保存较好的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晚期大型环壕聚落遗址。遗址内最重要的发现是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其平面可能呈“回”字形,与壕沟的走向大体一致。考古人员不仅在建筑的回廊部分发现数个柱洞,而且在夯土中发现用于奠基的人牲遗骸数具。

文物专家介绍,瓦店遗址可望成为早期的夏文化研究基地。

弄清阳翟面貌就是突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石器时代的人类茹毛饮血。事实上,在龙山文化时期,人类就开始种植和食用蔬菜了。

“2009年,河南省考古专家对瓦店遗址再次进行深入发掘,采集了许多泥土。植物种子被火烧过,会变成不易腐朽的碳化物质。专家为了找到碳化植物种子,决定采用当时非常先进的浮选法,用浮选液体分离出藏在土壤中的碳化植物种子。通过实验,专家发现碳化植物种子12190个,其中不少是蔬菜种子。”教凤麟说,这说明古人类不单以打猎为生,也会种植蔬菜等可充饥的农作物。专家分析出来最多的是大豆种子,这让中国种植大豆的历史提前到了5000年前。

考古专家还发现了紫苏的种子。紫苏是一种草本植物,有着特殊的香味。现在,紫苏一般被当作中药,在日本也被用来做料理。此外,还有一些蔬菜种子是藜、藿之类的。这说明5000年前的人类已经具备种植蔬菜的能力,蔬菜已经成为他们日常不可或缺的食物。

10月26日晚,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到瓦店遗址实地观看后说:“瓦店遗址是禹州的一个宝,应该保护好。过去做工作少,阳翟面貌如果弄清楚了就是一个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