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6%……10月30日,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通报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突破二季度、大干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奋力在上半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由负转正、下半年经济稳定增长”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推进“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
□ 记者 王利辉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494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全省1.3个百分点。
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增速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全省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全省0.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9.4亿元,同比增长0.6%。
总体而言,上半年全市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顺利实现“突破二季度、大干三季度”的目标。
前三季度,全市工业持续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半年回升1.4个百分点;37个行业大类有23个累计正增长,增长面达到62.2%;一半以上百户重点企业实现正增长和营利,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超过30%的企业有19家,利润增速超过30%的企业有30家。
前三季度,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9.6%,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3.9%。许继电气、森源电气、黄河旋风、远东传动、西继迅达、瑞贝卡、首山化工、中德再生金属制品等龙头骨干企业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不少企业订单接到手软。开普检测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是近10年来我市又一家主板上市企业。
我市稳步改善消费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867.6亿元,同比下降7.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4个百分点。加快推动服务业复苏,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持续回暖,国庆长假期间全市接待游客183.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2亿元。着力稳定外贸市场,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预计进出口总值达到86亿元,同比增长0.3%。农业生产总体向好,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11.8万吨,同比增加14.3万吨。
前三季度,项目建设有何亮点?
据统计,我市先后举行3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和2次项目观摩活动,189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97亿元,占年度目标的89.5%,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增速较上半年回升1个百分点。
中德高新技术产业园、中星星光芯片模组产业园、百菲萨环保等项目推进顺利,平煤隆基4GW高效单晶硅电池、黄河鲲鹏生产基地B区等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开工项目的拉动作用凸显。新开工项目33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133个,同比增加47个,新开工项目总规模同比增长49.9%,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105个九大新兴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78.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75.5%。
新兴动能是推动发展的强有力引擎。我市深入推进“‘2020创新年’行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转型持续深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2个、12.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9.6%,高于去年同期11.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离不开开放合作。我市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条件下的开放招商工作,新签约项目122个,总投资达634亿元,到位资金达200亿元;积极推进开放平台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批设立,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中国(许昌)国际发制品交易市场正式开业。
通过持续深化对德合作,我市落地对德合作项目4个,新签约项目7个,达成合作意向项目31个,成为中德工业城市联盟成员城市。
我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946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与省政务服务网融合对接,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达100%,保持全省先进位次。
重点民生实事的进度如何?
我市省定、市定重点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2.2%。
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2月19日以来,全市连续无新增病例,牢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85.6%,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8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我市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初步形成“1+6+N”政策制度体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迈出关键一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心城区170个项目完工49个、在建103个,完成投资22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2.3%。克服疫情对春季绿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创新采取简易招标方式,简化程序,抢天夺时,昼夜施工,仅1个月时间就高质量完成了市区绿化任务。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新改造积水点21处,中心城区积水点全部消灭。扎实做好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维护力度,新打通断头路5条,完成10条主干道的基础补强和铣刨罩面,更新路面35万平方米。持续提升集中供暖能力,新增供暖面积达122.5万平方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7.6万户省定农村户厕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决战四季度,将采取哪些措施?
会议指出,要充分肯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准确把握当前形势,紧盯目标精准发力,着力抓好“决战四季度、决胜全年度”的重点任务。
一是扎实推进“创新年”任务落实。全面盘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英才计划”实施、产业基金设立等重点工作,把创新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靠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二是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两手抓”,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围绕重点新兴产业,抓牢重大项目,着力延链补链,不断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加快向千亿元量级产业集群迈进。
三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抢抓当前施工黄金期,加强调度、统筹安排,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拟开工项目全部开工、计划竣工项目全面投产达效;吃透上级政策,紧扣发展需要,抓紧谋划明年重点项目,多谋划一些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的高能级大项目,切实提高项目谋划质量。
四是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大员上阵,组织好、参加好各类招商活动,认真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利用好国家、省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科学招商、精准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更大突破。
五是扎实推进重大事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的落实,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投融资平台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确保完成年度改革任务。
六是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进一步理清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和重大任务,高质量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
会议强调,越到决胜时刻,越要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强大工作合力。要强化责任落实,大抓基层基础,提升能力素质,持续转变作风,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主动担责担难担险,咬定目标、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决战决胜,推动“智造之都、宜居之城”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增添许昌光彩!